當前位置: 首頁 » 景區資訊 » 正文

      畫古跡為留下佛山記憶 佛山街坊再現"汾江第一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10-11  

        兆祥公園對面工地機器聲隆隆,新的高樓大廈等待重生,可你是否知道,數百年前,這里曾是汾江河流域,江邊曾聳立著“汾江第一樓”。近日,佛山街坊、收藏家張志華,重繪“汾江第一樓”,再現了這座清朝建筑的秀麗景色。

      畫古跡為留下佛山記憶 佛山街坊再現"汾江第一樓"

        新舊畫作對比圖,下圖為陳志華耗時三個月繪制的汾江第一樓,右上角為何大元原作復印件。

        “汾江第一樓”美景再現

        “汾江第一樓”由清初名仕吳佑官所建,原址位于佛山石路鋪,今兆祥公園對面,至清乾隆初年為佛山文化名人陳炎宗(乾隆年間進士,累官至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佛山忠義鄉志》編撰者)所有,他曾在這里此樓讀書撰述并提名此樓為“汾江第一樓”,現已無存。

        據乾隆《佛山忠義鄉志》描述,第一樓“樓在沼中,名水樓高四丈余,登樓則四境一目盡矣”。

        “現在的公正路、福賢路、市東下路一帶當時都是汾江河的流域,第一樓就在水岸邊,盡收佛山美景。”張志華介紹,在第一樓,陳炎宗廣搜材料,主持重修了《佛山忠義鄉志》,也與文人雅客在汾江邊結社,飲酒作詩,互相唱和,詩文曾風行一時,因此第一樓對佛山歷史的特殊意義。

        雖然史書多有記載,但書中并沒有第一樓的原貌。直到清同治年間,南海畫家何大元才繪畫了第一樓,圖上有佛山名仕劉杰民所書,著名詩人梁照葵所作的詠題詩。第一樓的美景才得以流傳下來。

      畫古跡為留下佛山記憶 佛山街坊再現"汾江第一樓"

        清同治年間,畫家何大元繪制了第一樓,但原作粗簡,難見第一樓美景。此圖為何大元畫作復印件。

        數年前,何大元畫作的真跡被毀,僅留下兩張復印件。張志華有幸得其中一張,立志要重繪第一樓,重現當時美景。

        近日,他終于完成畫作。今日(19日),在梁園后門,他向記者展示了畫作,整幅畫長約一米,色彩艷麗,圖中第一樓被圍墻圍著,臨江而立,掩蓋于柔柳和水草之間,遠處,江水融于天色,江鳥點綴其中。

        畫古跡只為留下佛山記憶

        這已不是他第一次畫佛山古跡圖了,熱衷描繪佛山老街和古跡的張志華,多年來曾經畫過塔坡禪寺、尊孔會、七星旗帶水道和民國佛山古鎮街巷地圖等,至今已經完成了八、九幅這類佛山古鎮名勝古跡圖,《佛山日報》也曾多次報道。

        “這張畫花了3個月左右時間,時間不是最長的,但是最難的。”張志華表示,畫的難度在于有原圖,何大元的畫作是簡圖,原畫粗簡,難以還原第一樓的全貌。另外,由于年代久遠,畫作上的文字多有缺失。為了補齊原畫內容,張志華翻閱史料,尋求專家、街坊,“真相”才一點一滴地浮現。

        談及為何堅持描繪佛山古跡。“城市在發展,但有些東西不應徹底消失,至少應該存活在文獻資料和佛山人的記憶中。”張志華說,他希望自己的點滴努力,能夠讓后來人看到并且記住佛山的根。

        張志華透露,近期他將聯合多名畫家在佛山市圖書館開畫展,屆時,他創作的佛山古跡畫作都可能會在圖書館展出,讓更多佛山年輕人看到老佛山。

        

       
       
      [ 風景名勝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風景名勝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