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外名勝 » 正文

      "中國園"扮靚波蘭華沙皇家園林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6-05  

      華沙皇家瓦津基公園內的“中國園”一角。

      華沙皇家瓦津基公園內的“中國園”一角。

      當地導游正在向游客展示中國亭榭的建筑材料模型。

      當地導游正在向游客展示中國亭榭的建筑材料模型。

        8月2日晚,盛夏的夜幕下,波蘭首都華沙皇家瓦津基公園內,“中國大道”兩旁的近千盞彩燈競相綻放,異彩紛呈。公園內人頭攢動,修葺一新的“中國大道”上更是人流如織,人群蜂擁著向大道北端的“中國園”方向走去。當晚21時,在數千人的期盼下,“中國園”落成典禮暨第三屆中國彩燈文化節開幕式正式開始。

        本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占地1.5公頃的“中國園”內擠滿了熱情的觀眾,人群里三層外三層,將位于“中國園”中心的六角亭和水榭圍得水泄不通。在主辦方和嘉賓簡短講話后,來自中國的藝術家開始了中國文化藝術表演。精彩的琵琶彈奏,婉約的花旦唱腔,柔美的青衣舞姿,縈繞在中國古典特色的亭臺水榭間。幾千名華沙居民和各地游客被中國文化深深吸引,人群中不時響起掌聲和贊嘆聲。華沙的夏夜也仿佛陶醉在美妙的中國文化氛圍中。

        持續約1個半小時的中國文化演出過后已是深夜,深受感染的游們徜徉在“中國園”內,久久不愿離去。三個年輕人興奮地擠到本報記者的攝像機鏡頭前,爭相表達自己的感受。名叫馬爾欽的波蘭小伙子搶先說,這是他第一次親身感受中國文化,這種美妙的感覺令他終生難忘。另一位名叫尼古拉斯的小伙子是在華沙定居的法國人,尼古拉斯是一名園林建筑設計師,非常喜歡這座波蘭皇家園林。他說,“中國園”把華沙皇家瓦津基公園裝點得更加靚麗,今后他會經常來這里游玩。名叫漢娜·瑪爾凱維奇的波蘭女孩說,因為就住在公園附近,所以她最先獲知了“中國園”落成的消息。漢娜說,感謝中國設計師,把如此精美的“中國園”搬到她的家門口。

        華沙皇家瓦津基公園博物館館長塔德烏什·杰爾涅維奇癡迷于中國古典園林和建筑藝術,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華沙皇家瓦津基公園是波蘭人最喜愛的公園。18世紀下半葉,當時的波蘭國王就在公園內修建了“中國園”,還將從這里通往夏宮的長約5公里道路命名為“中國大道”。隨著此后波蘭國家的衰落,“中國園”和“中國大道”也逐漸損毀和消失。2011年,在波蘭總統科莫羅夫斯基的倡議下,由中波兩國企業共同資助,先是重修了公園內長1100米的中國大道,現在又完成復建占地面積1.5公頃的“中國園”,華沙皇家瓦津基公園因此恢復了昔日的美麗容貌。

        杰爾涅維奇說,在波蘭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中國園”和“中國大道”重建項目得以提前完工。“中國園”落成后,由于慕名前來觀賞的游人眾多,公園方面將在周末時專門安排工作人員擔任義務導游,為游客講解“中國園”里蘊含的中國文化。他說,波中雙方已經達成共識,未來將依托“中國園”和“中國大道”,將中國彩燈文化節打造成兩國文化交流合作的經典品牌。

        中波經濟文化交流基金會是波蘭“中國大道”和“中國園”重建項目的中方組織者,該基金會董事長田青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重建項目由中國五礦集團和波蘭銅礦集團共同出資,主要由中國企業承建。其中,“中國園”由水榭、六角亭、石橋、銅路燈和石獅子組成,它們的原型均來自北京的頤和園、北海公園、恭王府等,融匯了中國傳統建筑、文學、繪畫、雕刻等技藝,完全按照中國古典建筑的技術規范,在中國搭建完成后再拆卸,運抵華沙后重新組裝而成,因此這些建筑能夠充分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

        中國駐波蘭大使徐堅和波蘭總統府國務秘書克里姆查克在開幕式現場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都表示,值此中波兩國建交65周年之際,“中國園”正式落成,豐富了中波兩國文化合作與交流的內涵,增進了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克里姆查克還表示,“中國園”為波蘭古跡園林注入了中國文化的活力,扮靚了波蘭古老的皇家園林,將成為波蘭人民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

       
       
      [ 風景名勝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風景名勝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