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風景名勝區 » 正文

      桂林:打造世界一流國際旅游勝地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10-11  來源:桂林日報  作者:記者 孫敏  
           
            臨桂新區防洪排澇及湖塘水系工程建成通航,成為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又一張靚麗名片。  
           
            2012年11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復了《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這是國家對桂林給予力度最大、范圍最廣的一次支持,標志著桂林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在桂林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

            5年多來,桂林全市萬眾一心,堅持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一本藍圖繪到底”,以“打造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國旅游創新發展先行區、區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國際交流的重要平臺”為目標,先行先試、積極探索。2017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數達到8000多萬人次,2018年1至8月接待游客6800多萬人次。新時代新發展,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升級建設的步伐也不斷加快。

            項目引領雁陣飛行 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建設穩步推進

            2018年9月30日上午,作為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的標志性項目,桂林兩江國際機場T2航站樓正式啟用。在啟用的首日,T2航站樓完成飛機起降202架次,旅客吞吐量達到2.65萬人,全新現代化的航站樓,讓旅客在桂林國際旅游勝地有了更舒適的乘機體驗。

            T2航站樓的啟用,是桂林建設國際旅游勝地項目引領的一個縮影。正如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桂林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樂秦所說,“國際旅游勝地建設要通過一個個實實在在的項目體現出來”。

            圍繞《規劃綱要》實施,桂林先后在北京、香港、深圳、南寧、臺北舉辦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系列新聞發布會和項目推介會,在內地及港澳臺迅速刮起一陣“桂林旋風”,吸引了一大批“高、大、上”投資項目。桂林堅持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建立和完善旅游重大項目推進機制,推動了一批重大項目建設。

            ——— 引進一批重大旅游項目帶動產業升級,旅游文化融合發展成果豐碩。萬達文旅、宋城演藝、地中海俱樂部、新加坡悅榕莊度假酒店等一批輻射面廣、帶動力強、引領產業走向的高端旅游項目紛紛進駐桂林;逍遙樓、正陽東巷歷史文化旅游街區、“飛虎隊”遺址公園等文旅產業融合項目深受歡迎;《劉三姐》《漓江千古情》《桂林有戲》等文旅融合精品成功推出。

            ——— 建設山水風光體驗之旅等八大旅游精品線路,提升了縣域旅游基礎服務設施水平,基本形成以漓江黃金水道為主軸、兩岸為雙翼,各縣區連為一體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

            ———健康旅游產業蓬勃發展。2017年,桂林入選首批國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數名國醫大師領銜的崇華中醫街建成運營,以華邦控股、上海復星、中國中藥等名企為代表的一大批健康旅游項目啟動實施,“醫、康、養、健、智、學”健康旅游產業迅速興起,打造了“漓水青山,養生桂林”健康養生品牌。

            ——— 旅游軟硬環境明顯改善。隨著湘桂高鐵、貴廣高鐵開通運行以及“北通南暢、東拓西聯”工程建設,桂林旅游通道能力大幅提升。全市4A級以上景區增至33家,居廣西第一;星級酒店達68家,床位數比“十一五”末增長21%。桂林先后榮獲“中國十大休閑城市”“中國十佳品牌會展城市”,躋身全國旅客滿意度十強,旅游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城市通過國家驗收。

            重大項目建設極大地豐富了桂林旅游內涵,推動桂林旅游由單一觀光型向多元綜合型發展。據統計,近年來,在國際旅游勝地建設的“利好”強力拉動下,萬達、華潤、海航、華為、比亞迪、碧桂園等40多家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企業,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改革創新創下多個“第一”全國旅游創新發展先行區建設取得突破

            作為全國旅游的“風向標”,桂林在國際旅游勝地建設進程中,秉持創新、實干的精神,更多“全國經驗”被桂林人創造出來,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精神凝聚成了發展建設的合力與動能。

            2016年6月25日,由桂林市政府和海航集團共同組建的桂林航空有限公司成功實現首航。“桂林航空”是國內唯一一家注冊在知名旅游城市并作為主運營基地的航空公司,從首航至今,桂林航空已擁有飛機11架,開通航線60余條,通航城市40余座,形成了以桂林為中心、輻射全國眾多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航空網絡布局。

            與此同時,一批旅游業發展改革創新舉措也在桂林落地。桂林成為全國首個獲批對美、德、英等51個國家公民實施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和對東盟10國旅游團實行6天入境免簽政策的地級市。桂林還率先在全國興起“廁所革命”,近年來更是提檔升級,引領全國。

            為保護好母親河漓江,桂林銳意改革,改變了過去“多龍治水”的局面,成立了正處級規格的漓江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漓江風景名勝區“三統”(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統籌各方利益)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

            改革、提檔、升級,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永不止步。在“互聯網+旅游”的智慧旅游發展大勢下,桂林旅游人更是不斷邁出新的探索步伐。2017年6月,桂林成為全國線上導游自由執業首批試點,“線上導游超市”在全國率先“開張”;今年上半年,桂林完成全市11690名導游換發電子導游證工作,成為全國首批完成這項工作的城市之一;2017年11月,桂林旅游大數據中心正式掛牌成立,建立了13大類、90個子類的數據信息庫和數據共享交換平臺;2018年2月,“一部手機游桂林”智慧旅游平臺正式上線,到桂林的游客只要通過一部手機、一次按鍵,即可實現景區線上購票、刷臉掃碼入園、酒店智能入住等便利功能。

            永續保存生態美景 建設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成效顯著

            2018年9月23日晚,央視《新聞聯播》以《廣西:大力整治環境,修復漓江生態》為題,對廣西桂林在漓江流域的生態保護和治理所取得的成績進行了報道。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桂林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樂秦接受央視記者采訪,介紹了我市創新體制機制,對漓江流域生態進行全面治理所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報道播出后,在社會各界引起熱烈反響。

            一直以來,保護綠水青山都是桂林發展的“主旋律”《規劃綱要》實施以來,桂林市通過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復核,先后成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國家級低碳城市試點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桂林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績得到國家有關部委的高度認可,一批成果經驗和成熟模式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應用。

            其中,桂林防洪與漓江補水、漓江流域環境保護與治理、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申報、明靖江王城王陵建設等工程取得明顯成效。桂林市生態環境質量始終保持良好,環境空氣質量逐年改善。2016年環境優良天數達到306天,市域主要江河干流水質達到或優于國家III類水質標準,國控、區控斷面水質達標率均為100%。

            與此同時,桂林高度重視漓江流域生態補償工作,創新管理模式,讓沿岸群眾自覺開展河流沿岸生態環境保護,同時共享景區旅游收入紅利,實現生態保護與民生事業共贏發展。

            新時代迎風遠航 勝地建設進入升級發展階段

            隨著勝地建設的持續推進,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進入了新時代。推動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升級發展,對于桂林市城市戰略定位的實現與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至關重要。今年7月,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在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調研時提出“以世界一流為發展目標,打造桂林國際旅游勝地”的工作部署。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組織桂林市發展改革委、旅游發展委等相關部門編制起草了《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升級發展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對桂林下一步發展進行謀劃,將勝地建設目標提上了更高層次。

            今年8月31日,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中期評估暨升級發展專家咨詢會在北京舉行。會議邀請了國內相關領域權威專家對《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報告》和《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升級發展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進行深入的研究與討論,并對新時期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升級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
           
            推動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升級發展,是新時代對桂林提出的新要求,桂林市將按照國家、自治區的戰略部署和專家的大智慧,全力做好桂林國際旅游勝地的升級發展,按照建設世界一流的國際旅游勝地的標準打造世界級的旅游產品和市場,形成世界一流的旅游供給體系和旅游體驗,推動桂林旅游國際化、品質化和“旅游+”發展。
       
       
       
      [ 風景名勝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風景名勝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