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澤州縣冶底村坐落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冶底岱廟。該廟內宋金古建、金明舞樓、魚沼、竹圃、人字柏及千年銀杏,形成“廟在園中、園在廟內”的園林化祠廟景觀。目前,冶底岱廟全面修繕和整治工程結束,再現千年古廟“天人合一”美景。
澤州縣旅游文物局副局長邢新生介紹說,近年來文物部門投資426萬元對岱廟本體建筑進行了修繕,2014年又對周邊環境進行整治。
文管員董相林曾照看冶底岱廟。他告訴記者,經過這次大修后,岱廟一改往昔年久失修的破敗景象,成為研究建筑藝術、壁畫藝術、戲曲藝術及園林藝術的圣殿。
冶底岱廟現為一處總計有21座單體建筑的廟宇,沿中軸線從南到北依次為山門、魚沼、舞樓、天齊殿。其中,天齊殿位于第三層臺梯上,是一座主體構架屬于宋代(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局部木構件及裝修等歷經金代(大定二十七年,公元1187年)重修的木構古建。整個殿宇囊括石雕、木雕、磚雕、壁畫、琉璃等附屬文物。在第二層臺梯上,有一座四柱見方、單檐十字歇山頂亭式構造的屬金、明遺構的戲臺。
在一進院內中軸線上,有一個因泉聚水,因水砌石成池的魚沼。沼北植有竹圃一方,沼東側并列兩株高23余米的“人”字古柏,古柏倒映在水中,形成了“廟在園中、園在廟內”的園林化祠廟建筑景觀,給祠廟平添許多情趣與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