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景區資訊 » 正文

      故宮將首次嘗試夜間開放 開放區域將提至65%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6-11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27日透露,在建院90周年之際,故宮今年將有許多新嘗試,除保護修繕后的慈寧宮、壽康宮等區域,東華門城墻及東南角樓都將對公眾開放外,還將首次嘗試由白天開放到可以夜間體驗。

        據悉,夜間開放的并不是指院內,而是今年將開館的故宮數字博物館,設在端門城樓。由于位于故宮博物院院墻之外,所以博物院夜間閉館后,它仍計劃對外開放,繼續向觀眾傳播故宮和中華傳統文化。

        除此之外,神武門外東西兩側不久將建成兩條“故宮文化街”,展示銷售故宮的精品圖書、文創產品。屆時,神武門廣場在晚間將向游人開放停車,人們下班后可以到此感受故宮文化。

        2015年,故宮新開放的區域,還包括修繕后的慈寧宮、壽康宮等區域,東華門城墻及東南角樓都將對公眾開放,屆時故宮開放面積將前所未有地提升至65%。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昨日還透露,故宮博物院將實行每月信息發布制度,主動宣傳并回應媒體和社會公眾關切的問題,展示一個不斷開放、包容的故宮博物院形象。

        據介紹,目前,故宮博物院已經申請成立了“兩院兩基地”——即故宮研究院、故宮學院和古建筑保護研究國家基地、文物藏品科技保護國家基地,學術研究力量大大提升。其中,故宮研究院作為學術平臺,將更多地承擔學術研究工作,在創新機制下接納國內外學術界熱心于故宮學術研究的人才,組織實施國家和故宮博物院的重大科研課題項目,搭建兩岸故宮的科研合作平臺,在國內外積極開展博物館館際之間和與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學術合作與交流。在故宮研究院的架構下,明清宮廷制作技藝研究所和文博法治研究所正式成立。

        故宮博物院所藏180余萬件文物中,器物類文物所含工藝類別有多達七八十種,或為當時內務府各作坊制作,或為地方承接宮廷旨意而特制,許多器物都堪稱劃時代的巔峰之作。明清宮廷制作技藝研究所的成立,旨在系統、深入探索和總結明清宮廷制作技藝的發展歷史、各種制作技藝理論與方法,提升保護與技藝傳承,為實現傳統技藝的賡續提供學術支持。

        而作為國內第一家專門研究博物館相關法律事宜的研究機構,文博法治研究所成立后將就有關文博行業的法律問題進行專項研究,為包括故宮在內的文博單位參與國家治理、實現法治化提供智力支持。在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年前夕,還將籌備國際性的文博法治學術研討會,確立故宮博物院在文博法治研究方面的學術地位。

       
       
      [ 風景名勝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風景名勝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