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景區資訊 » 正文

      頤和園外開建山水田園景區 古御道串聯沿線10余處景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5-29  

        “稻花香里說豐年”。在京西玉泉山和頤和園之間,大片的京西稻景觀將在市民眼前重現。昨天,記者從海淀區兩會了解到,海淀三山五園核心區域“園外園”一期建設將于年內動工。在頤和園等皇家園林的外圍,將形成以山水田園風光為特色、以御苑皇家文化為背景的休閑游憩區。

        恢復京西水網水系

        “園外園”地處頤和園和玉泉山(靜明園)西南部區域,總規劃面積13.98平方公里,包括萬柳六郎莊,四季青的門頭、香山、玉泉等地區。

        海淀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曹臻介紹,歷史上這片區域是皇家水鄉田園景區,分布著功德寺、金山寺等眾多歷史遺跡,還有豐富的水系、水網以及京西稻等農耕環境。但隨著城市發展,這里的田園水鄉景觀不復存在,有些古跡被占用,還有很多違建,原先的歷史文脈和水鄉環境已難以尋覓。

        在海淀三山五園建設保護規劃中,“園外園”是其核心區域,擬通過幾年的建設,恢復歷史上的景觀格局。據介紹,“園外園”由兩帶、兩片構成。其中,兩帶即御道文化體驗帶和西郊游覽風光帶;兩片即生態果林片區和山水田園片區。

        曹臻表示,“園外園”景觀建設規劃將首先進行水系的建設,“通過恢復,將水鄉水網的風貌展示出來,以線帶點襯托頤和園和玉泉山主體水面”;并營造大面積綠地,整合現存果園;同時將保護完善現存的文物建筑,恢復標志性歷史建筑,“整個建設將本著突出保護、控制開發的原則”,曹臻說,對于該區域內的標志性古建筑功德寺,未來將有望恢復山門等遺跡。

        兩條御道串聯景觀

        今年將實施的“園外園”一期景觀提升工程位于玉泉山和頤和園之間,規劃面積72.8公頃。項目以東西向北長河為界分為兩個大區,北長河以北為“御道景區”,北長河以南為“農耕文化展示區”。

        歷史上,“園外園”區域有兩條御道,一條是水路北長河,一條是陸路,也就是現在的西北五環位置。“陸路御道現在還有較完整的保留,據專家勘探,青石道就在柏油路下。”曹臻說。擬建的“御道景區”,將依托這兩條古御道,沿途串聯引水石槽、妙云寺、妙喜寺、普通寺、香露寺、湖山罨畫舫+界湖樓、官碾房、桑林耕織園等10多處歷史文化遺存。

        據介紹,水路御道北長河兩側將進行景觀改造和植物調整,大面積種植油菜花等花卉,再現“菜花黃里渡紅舟”的意境。藏在柏油路下的原陸路御道不會進行開鑿,而是會在附近的林地中鋪設一段仿古御道供游人體驗,沿途設置可供休憩的小型“驛區”,以及雕刻乾隆詩句的昆侖石,行走其間可賞詩玩景。

        重現150畝京西稻田

        北長河以南的“農耕文化展示區”是“園外園”一期工程的另一重頭戲。展示區將依據歷史上高水湖和稻田的位置,對低洼地、疏林區、幼苗區進行改造,擴挖水面和稻田,形成水、田交融的景象。

        曹臻介紹,擬恢復的稻田、水面預計有20公頃,其中,稻田約150畝。稻田區域將采取水稻與油菜花間作的方式,確保從早春到晚秋的農田景觀,其水資源將主要使用南水北調的尾水和雨季集雨,通過水中植物進行凈化。據了解,此工程完成后,海淀京西稻的種植面積將達到1000余畝。

       
       
      [ 風景名勝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風景名勝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