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景區資訊 » 正文

      濟南千年"城長"史:城市規劃從單核到雙核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0-26  

      \

      1920年代由日本人小川平吉繪制的老濟南城區圖,圖中體現了老濟南的“雙核”發展.

        本月13日、14日,濟南市規劃局就《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舉行了專家和公眾咨詢論證會,而這也牽動了不少老濟南市民的心。在很多老濟南的印象中,曾經的泉城濟南,有著許多獨特的記憶,然而隨著這些年來城市的不斷擴張,越來越多的記憶已經逐漸的消失在高樓林立的水泥森林中。如果梳理老濟南城區規劃,或許我們會發現,從最初的單核發展到后來的雙核并進,時代曾經給老濟南的城區,留下了太多的印記。B1-B2版撰文/記者李解攝影/記者王曉峰

        >從雙子城到母子城的巨變

        按照最新編制的《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最初成果,濟南新劃定的歷史城區四至范圍為北沿膠濟鐵路,東至歷山路,西至緯十二路,南至經十路,面積共計16.03平方公里。其中,在16.03平方公里的歷史城區范圍內,古城區和商埠區將作為核心區進行重點保護。

        與傳統的老城區相比,這份規劃把濟南的老城區向南擴到經十路,同時把濟南老城區和商埠區劃入了整個保護規則中來。而這也是濟南老城區的又一次新的變遷。

        如果從歷史長河中梳理打撈老濟南的城市變遷,我們或許會驚訝的發現,濟南的老城區經歷過多次的變化,從最初的歷下古城、秦漢歷城縣城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雙子城、唐宋時期的齊州州城母子城,再到明清時期的濟南府城,濟南的老城區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的變化遷徙。而每一次的變化和遷徙,都讓濟南的老城區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和壯大。

        據史料記載,在秦統一六國之后,秦始皇置36郡,而現在的濟南市區實際上隸屬于濟北郡,稱“歷下邑”,而在兩漢時期,濟北郡改為濟南郡,其郡縣治所設于東平陵(即今章丘市平陵城),一直到了西晉永嘉末年(公元313年)前,濟南郡才由東平陵遷至歷城,歷城開始成為濟南州治所在。“在這一時期的濟南,是以農業活動為主的政治、軍事中心,古城城市空間主要由官署、寺廟及居住區組成。”金文妍,山東建筑大學建筑學專業講師,向我們講述濟南老城區的演變。

        在金文妍看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濟南,是濟南古城的一次發展,“當時古濟南在歷水以東,修筑東城,與秦漢歷城縣城隔河相望。為順應歷水走向,并受東南山水沖溝的限制,東城為一長方形,與舊城形成雙子城的格局。”雙子城的出現,也逐漸的顯露出了老濟南的雛形。

        及至唐宋年間,濟南城區出現了一次改造:“唐元和十五年改筑的齊州城,城內保留了秦漢歷城縣城,稱為‘子城’,城市形態也由原來的‘雙子城’演變成‘母子城’。”而在金文妍看來,母子城的出現,實際上加強了當時濟南的政治地位和軍事地位。深刻影響了城區布局:“因為當時濟南不但是一座城,同時還相當于一個省會城市,因此有兩套政府機構,其城市的布局發展也因此會不斷的擴張。”

       
       
      [ 風景名勝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風景名勝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