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工程實景 » 正文

      區塊鏈技術+海綿城市建設=安慶康熙河項目——安慶康熙河精品賞析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6-26  來源:中國園林綠化網  作者:編輯:馬又程  

      千年河道康熙游

      忽如一夜淤塞濁

      鳥語花香新荷露

      錦繡山川藍天闊

      項目概況

      項目名稱:康熙河(新河)環境綜合整治景觀工程(獨秀大道-龍眠山路)標段二

      項目地點:安徽省安慶市文苑路至龍岷山路

      業主單位:安慶市重點工程建設局

      施工單位:華藝生態園林股份有限公司

      獲得獎項:園冶杯專業獎大獎

      安慶康熙河項目 1 

      項目背景

      康熙河(新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位于安慶市東部新城區,由于陸路交通的發展,康熙河水道長期未疏浚,導致河道越來越窄,水質變差,逐漸演變成淤泥溝、臭水溝。

      該項目總施工面積88.8 hm2,其中綠化面積約約75.7 hm2,水系面積約8.5 hm2,鋪裝面積約4.6hm2。建設內容包括廣場、運動場、兒童游樂園、停車場、游步道、棧道、景亭、景觀小品及景觀建筑物等。

      安慶康熙河項目2222

      項目理念

      安慶康熙河項目創新開發應用了一種低影響設計與開發的技術——區塊鏈技術,以區塊鏈式結構來驗證雨水的存儲與利用,通過分布式節點與共識來生成和更新雨水、利用點對點方式保證雨水傳輸和滲透的安全、結合“滲、滯、蓄、凈、用、排”六字算法來操作雨水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分布式雨水架構和計算范式,其特點是去中心化、公開透明,讓所有區塊雨水均可自行積蓄與疏散。

      安慶康熙河項目 3

      項目應用

      01功能設施區塊化

      充分利用場地北高南低的整體地形,基于連通器原理營建生態溝、前置塘、雨水濕地及濕塘等雨水傳輸、滯留和蓄存等作用的功能區,各濕塘間通過設置溢流井和溢流溝巧妙地相互連通,確保地塊水系的完整性,實現各功能地塊的區、塊、鏈協同處理模式。

      安慶康熙河項目41

      安慶康熙河項目 5

      02徑流措施層次化

      區域景觀營造過程中,各功能區地塊依據雨水處理特點不同,大量使用透水材料。主園路采用的是多孔、輕質、無細骨料的無砂大孔混凝土路面,除透水性強、雨水收集等特點外,兼具吸聲降噪以及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作用。次級園路采用紅黃相間的透水磚鋪裝、疏松透氣透水的碎石小徑、碎拼石材鑲嵌草皮營造嵌草石廣場,運用近自然手法營造意境的同時改變地表徑流,實現雨水的有效下滲,補充地下水。

      安慶康熙河項目 6

      安慶康熙河項目7

      03植物景觀區塊功能化

      植物景觀區塊功能化,植物景觀區塊的營造,注重季節的交替,順應四季的變化,做到一季突出,四時有景。不同的季相特點和風格,帶給人的視覺沖擊和心理感受差異很大,植物的合理搭配直接影響園林植物的景觀效果。

      安慶康熙河項目8

      安慶康熙河項目9 

      安慶康熙河項目10

      04鏈接調控持續化

      通過區塊鏈建設技術,雨水經各種途徑截留,實現慢排緩釋,最終將多余雨水匯入濕塘,同時依據安慶當地的降雨量和濕塘所處地形,在各濕塘設定相應的常水位,暴雨來臨時,雨水超過濕塘各自承載能力便通過排水口經市政雨水管網排入康熙河,實現城市雨水資源的綜合調控,為將來雨水調節預留緩沖能力,實現旱澇季節的水生態健康協調發展。

      安慶康熙河項目11

      安慶康熙河項目12

      安慶康熙河項目本著“環境優先、最小干預”的原則,運用海綿城市和區塊鏈技術理念,對工程進行區塊劃分,使各區塊自然連通成為一個分布多樣且功能多用的統一整體,營造了親水的濱水空間以及物種豐富的濕地生態群落,使其達到以水為“核”塑造全新風貌、以水為“魂”提升城市品位,打造了集雨洪治理、生態觀光、休閑養生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水系公園。

       
       
      [ 工程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工程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