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杭州新建、改建4168座農村公廁 “一鍵”變身新景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11-14  來源:浙江在線  作者:王逸群 吳佳妮 涂仕貴 杭建宣  
            在淳安縣大墅鎮桃源凌家村,綠竹掩映中的生態公廁,清雅自然,充分展示出“毛竹之鄉”的特色;在蕭山區河上鎮下門村,白墻黛瓦的農村公廁,流露出濃濃的“江南風”……這樣干凈漂亮的廁所,在杭州農村現在比比皆是。記者獲悉,截至11月上旬,杭州今年新建、改建完成4168座農村公廁,提前超額完成年度民生實事項目。

            “廁所革命”是今年杭州的重點民生項目。在杭州市農辦和杭州市建委的牽頭下,各縣(市、區)大力推進農村公廁改造提升,對沒有公廁或原公廁拆除的,根據人流量配比進行新建和擴建;對功能欠缺、標準較低的公廁,進行提升改造,要求達到“有水、有電、有紙;無臭、無塵、無積水”的統一標準。

            改造后的農村公廁,徹底告別了“難找、難看、難聞、難用”。“我們村的公廁,里面沒有異味,外面都種了花草,一點也不輸給城里!”河上鎮眾聯村公廁保潔員朱月華說。

            不少農村公廁還因地制宜,與美麗鄉村建設相融合,融入旅游文化特色。桐廬縣分水鎮新建的4座農村公廁“一廁一景”,與鄉村景觀融為一體。余杭區徑山鎮結合全域3A級景區創建,將區域內的51座農村公廁,全部按照旅游公廁標準打造,規范標識標牌。尤其是雙溪漂流景區公廁上的水墨墻繪,與景區的清溪、竹海相呼應,讓一個個公廁,成為了當地的“景觀窗口”。

            提高農村公廁品質,不止于建,更在于“管”。杭州市農辦專門制定了農村公廁地方標準《杭州市農村公共廁所建設與管理規范》。小到保潔員的著裝、用語、清潔時間,大到公廁內外環境、設施維修使用,都有“規”可依。各縣(市、區)還紛紛拉高標桿,推出個性化舉措。比如淳安實施農村公廁“所長制”,每個公廁都配備所長和保潔員;富陽在農村公廁附近配套充電樁、小賣部等,既強調綜合服務功能,又通過經營或認領等方式,減輕公廁管理負擔,讓“廁所革命”的長效化真正落到實處。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