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新疆昌吉北部荒漠生態恢復工程:立起黃沙邊緣的綠色屏障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12-04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王瑟 周世祥  
            日前,記者一行前往新疆昌吉市北部的三工鎮采訪。從當地地表零星分布著的殘膜看出,這里曾經是一片棉田,現在已經重新平整、翻好,疏松的、深棕色的土露了出來。每隔1米多還開有一道溝,每條溝里都有一根黑色的滴灌管,延伸到遠方。

            這里的風比市區猛烈很多,還不時夾雜著沙粒,只見遠處一隊農民在烈日和風下揮汗如雨地揮動著鐵鍬,將梭梭苗一株株種到溝中。“早上六點半,我們就出發了,自己帶干糧、水,來這里種梭梭。”三工鎮林業站站長吳建明說。

            綠洲屏障亟待保護

            昌吉市的北部荒漠,是我國第二大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南緣,生態環境十分脆弱。“今天種植了1023畝,主要由三工鎮新戽村和二工村的村民來種植。北部荒漠離昌吉市區很近,如果把植被破壞了,會對昌吉乃至烏魯木齊造成很惡劣的天氣影響,如沙塵暴等。”

            吳建明的話很嚴厲,也說明了形勢的嚴峻。隨著人口的增加,不合理開墾、放牧、打井等人為的破壞,使得地下水水位下降、原始梭梭林等沙漠植被的面積減少。20世紀80年代末,許多企業在昌吉市北部荒漠開荒造田。短短20年間,昌吉市北部荒漠腹地審批開發的農業企業多達198個,違法開墾農田近百萬畝。

            今年,《昌吉市鄉村美化綠化方案(2018—2020)》開始實施,對北部荒漠的保護有了更加明確的辦法和措施。《方案》提出,在北部以保護荒漠灌木林,促進自然恢復為主,封、造結合,喬、灌搭配,穩定荒漠植被,防止沙漠南移,減少沙塵危害,維護綠洲生態安全。扎實推進北部荒漠生態恢復工程。完成甘漠公路以北154家農場20.5萬畝國有農用地的生態恢復,壓減地下水開采量1435萬立方米以上,從根本上解決北部荒漠水土流失、沙化嚴重等問題。春季完成5萬畝造林,秋季完成5.5萬畝造林。實施封育保護工程。依托2017年中央預算內投資防護林建設項目,在北部荒漠實施封育4.6萬畝,有效修復和改善生態環境。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實施草畜平衡管理477萬畝,實施北部荒漠區禁牧300萬畝。

            科學種植全民動員

            “北部荒漠原來是一個天然的屏障,為了更好地保護它,市里作了決定,我們和農場主談判、交流,在自愿基礎上把20.5萬畝地收回。經過研究、科學論證,第二步我們將采取開溝和滴灌的方式,進行義務植樹。今年開春我們一共種植10萬畝地,分17個片,昌吉市鄉鎮、街道組織20萬人參加勞動。從現在的情況看,成活率為90%以上。我相信大家將會看到一個郁郁蔥蔥的、生態價值良好的保護區。”昌吉市林業局局長劉新江說。

            提起為什么選擇種梭梭樹,劉新江指出:“荒漠地適宜種植梭梭。加之地里還有些殘膜,前期我們采取了措施,不會影響梭梭的生長。其他植物可能一斷水就死亡了,梭梭耐旱,所以選擇了種梭梭。為了保證成活率85%以上,短期內發揮生態效益,我們1畝地拿出300塊錢,采用平地開溝加滴灌的辦法,短期內就能見效,成為自然恢復和半自然恢復的狀態。我們去年種的梭梭已經長到1米到1.2米了,長勢很好。”劉新江說。

            科學規劃種植是生態保護的前提。《昌吉市鄉村美化綠化方案(2018—2020)》指出,北部沙漠前沿區域應選擇生長快、易成活、耐瘠薄、抗性強、病蟲害少的楊樹、榆樹、沙棗等喬木樹種。適當增加道路、農田、渠道等防護林行數,加強周邊防護片林建設,引導支持適宜該區域生長的經濟林基地建設,注重發揮防風固沙作用,減少災害性天氣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生態宜居綠色家園

            北部荒漠生態恢復,只是昌吉“東西南北發力,點線面網結合”推動生態建設的一個方面。昌吉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立市”發展戰略,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目標,按照“南護天山、中管平原、北治荒漠”的思路,大力實施“綠色崛起 美麗昌吉”生態工程,以提升農民生活品質、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為目標,堅持資源開發、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全力抓好各項工作落實,推動林業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

            “昌吉市管轄的北部荒漠有490多萬畝,梭梭林有340多畝,剩下的就是沙漠地帶,甘莫公路離城市比較近的這一片開發總共有20多萬畝地,今年春天恢復10萬畝地。再利用兩到三年時間,把梭梭種好之后,進行關閉,提高地下水的水位,讓植被更好地恢復生態。水位高了,植被就不容易死亡了。我們有243眼井,已經關了120多口,其他的也要逐步關停。另外的10萬畝地,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準備引用地表水進行生態恢復,主要以經濟林和花卉為主,力圖打造成昌吉市的生態公園。這將在明年開始實施。”劉新江說。

            生態保護不但要重視區域的整體性,還要有規劃的長期性。《“綠色崛起·美麗昌吉”綠化美化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描繪了北部荒漠的未來——建成一座國家級的沙漠公園。計劃指出,這項建設工程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按照開發與保護并重的原則,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打造,到2020年建成人文設施與自然景觀相協調、環境完整性與生態多樣性相協調的新疆昌吉北沙窩國家沙漠公園。通過沙漠公園的觀光、探險和利用,開展公眾游憩休閑或進行科普宣教及保護等活動,提高公眾生態保護意識。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