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四川:巧種非洲菊 年收入過千萬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12-12  來源:四川農村日報  作者:左杉  
            入冬之后,位于眉山市彭山區岷江現代農業示范區的“鳳鳴花谷”花卉園里,菊花盛開。說起自己一手經營的蝶彩花卉基地,今年40歲的業主劉淑彬說,當初就是因為愛好這個行業,沒有想到會做那么大。她笑著說,這個小小的愛好,在2002年還是一塊25畝的種植地,在夫妻倆的經營下,到如今已擴展到約2000畝的種植園。

            “這是公司的二期鮮花基地項目,預計明年可以完工,總占地2000余畝。到時候,融生態餐廳、花卉展館、花卉銷售和休閑觀光為一體的一三產業經營模式,將給我們帶來千萬的收益。”11月23日,蝶彩園藝作物種植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劉立告訴記者。

            一個花農如何轉型成長為擁有2000畝基地、年收入達千萬的現代農業花卉企業主?這背后有怎樣的致富秘密?

            夫妻創業初嘗甜頭

            劉淑彬的美麗事業,正如“蝶彩”這個名字,飛揚而絢麗。

            最初,園林專業畢業的劉淑彬,與丈夫范世明在成都從事家電行業,事業風生水起。2002年,夫妻倆突然決定轉行,從事花卉生產行業。“我本來是學園林的,就很喜歡花花草草。”劉淑彬回憶道。

            然而,花卉生產并不是個輕松的行業。創業初期,夫妻倆投入了自己的所有積蓄,一磚一土都是親自動手,每一株花苗都是親自澆灌。摸清市場情況后,劉淑彬與丈夫選擇了種植非洲菊,2元一支的熱賣,讓劉淑彬初嘗創業的甜頭。

            從此,劉淑彬在成都市三圣鄉花卉市場做起了一個小花農。她在龍泉承包了28畝土地種植非洲菊,主要面向原三圣鄉老花市——高店子花卉市場的零散客戶。那時候,正是城市居民對花卉需求量暴增的時候,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就能賣上千元。

            年收入千萬元

            雖然起步順暢,但是好景不長。2003年春季的一場水災將劉淑彬的心血付之東流。“那時候發現農業的生產太困難了,想到過放棄。我投資了近20萬種植的非洲菊全部泡湯了。”第一次遭遇水災時,劉淑彬的兄弟姐妹給了她極大的支持,紛紛借錢給她。

            “當時,我觀察了一下成都花卉市場,消費市場巨大,但是花卉種類卻不多。非洲菊顏色鮮艷、花期長,適合大棚一年四季種植,又方便交通運輸。”堅定了信心之后的劉淑彬,在認真分析消費走勢之后,籌集了資金,決心再來。

            對美麗鮮花的喜愛,讓劉淑彬在之后的坎坷中堅持了下來。2004年,非洲菊的大豐收成為她事業成功的又一個起點。她一路開拓,投資200余萬元,成立了蝶彩園藝作物種植有限公司,并建成了成都龍泉、雙流,眉山仁壽、彭山等四個種植基地。

            “這些基地里面,最好銷售的花卉品種主要是非洲菊、雛菊、天堂鳥和北美冬青四個品種,其中非洲菊和雛菊的種植面積達800畝。如果按照每畝收入2萬元計算,僅僅是非洲菊和雛菊的種植每年銷售額將達到1600萬元。”劉淑彬說道,經過多年的花卉種植,他們公司已經掌握了種植技術和銷售渠道,每年的花卉都是供不應求。

            如果僅僅是花卉種植,劉淑彬可以說已經做到了行業領域里的佼佼者,但是她并不甘心。

            2015年,劉淑彬另一個想法在彭山區開始實施——投資3000多萬元,打造集生態餐廳、花卉展館、花卉銷售和休閑觀光等為一體的休閑農業花卉小鎮“鳳鳴花谷”。目前,該項目已投入了2000萬左右。劉淑彬告訴記者,在彭山區“鳳鳴花谷”的花卉園里,大面積的花卉種植,不僅帶來了大量的經濟收入,更是解決了當地200多個剩余勞動力就業。“我希望通過農旅結合,讓我們的農業越走越好,百姓生活越來越富裕。”劉淑彬說。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