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畢節市依托退耕還林、石漠化綜合治理等林業生態建設重點工程,大力發展特色經果林助農致富,2014年“綠色畢節行動”實施以來,每年以50萬畝以上的速度大力發展經果林,新增經果林300余萬畝,使全市經果林種植面積突破500萬畝大關,達到517.57萬畝,實現人均半畝經果林的目標。
為把經濟林做強做大,林業部門把科技服務貫穿于經濟林產業發展全過程,按照“領導包片,科室包縣,技術人員蹲點”的做法,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安排,組建了農業科技專家服務脫貧攻堅專家組、刺梨專家團隊,派出科級副職、科技特派員、駐縣蹲點指導技術人員等深入鄉鎮、村寨開展大規模技術培訓,從整地打坑、苗木選育、栽植、撫育等每個環節進行全方位服務,使全市特色經果林種植健康有序地推進。
為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畢節市出臺了系列獎勵扶持政策。在刺梨、皂角、茶葉產業發展中,市財政按300元/畝的標準采取以獎代補扶持資金,七星關區在發展刺梨中,由區融資平臺盛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融資承建,區級按照2500元/畝預算對企業進行補助,并出臺了《畢節市七星關區2018年刺梨收購方案》,對本年度上市刺梨應收盡收,確保百姓經濟利益;金海湖新區參照退耕還林補助標準,按1600元/畝預算,除解決400元/畝的造林種苗補助外,按1200元/畝的后續撫育管理費,分5年3次兌現給農戶,解決后續管理缺經費的問題。這些鼓勵政策有力地推動了全市特色經果林產業的發展。
為實現規模化經營,扎實做好示范點建設,在發展特色經果林產業過程中,按照抓少數關鍵的思路,要求各縣(區)委、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各建一個相對集中連片5000畝,鄉級4個領導各建1000畝示范基地,層層辦示范點。示范點分別采取了企業經營、大戶承包經營、合作社經營、土地流轉經營等不同的組織、經營形式,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合作社+村委會+基地+農戶、村支兩委代建代管、大戶承包經營”等經營模式,堅定了農民發展特色經果林產業的信心。
為把經濟林做強做大,林業部門把科技服務貫穿于經濟林產業發展全過程,按照“領導包片,科室包縣,技術人員蹲點”的做法,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安排,組建了農業科技專家服務脫貧攻堅專家組、刺梨專家團隊,派出科級副職、科技特派員、駐縣蹲點指導技術人員等深入鄉鎮、村寨開展大規模技術培訓,從整地打坑、苗木選育、栽植、撫育等每個環節進行全方位服務,使全市特色經果林種植健康有序地推進。
為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畢節市出臺了系列獎勵扶持政策。在刺梨、皂角、茶葉產業發展中,市財政按300元/畝的標準采取以獎代補扶持資金,七星關區在發展刺梨中,由區融資平臺盛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融資承建,區級按照2500元/畝預算對企業進行補助,并出臺了《畢節市七星關區2018年刺梨收購方案》,對本年度上市刺梨應收盡收,確保百姓經濟利益;金海湖新區參照退耕還林補助標準,按1600元/畝預算,除解決400元/畝的造林種苗補助外,按1200元/畝的后續撫育管理費,分5年3次兌現給農戶,解決后續管理缺經費的問題。這些鼓勵政策有力地推動了全市特色經果林產業的發展。
為實現規模化經營,扎實做好示范點建設,在發展特色經果林產業過程中,按照抓少數關鍵的思路,要求各縣(區)委、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各建一個相對集中連片5000畝,鄉級4個領導各建1000畝示范基地,層層辦示范點。示范點分別采取了企業經營、大戶承包經營、合作社經營、土地流轉經營等不同的組織、經營形式,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合作社+村委會+基地+農戶、村支兩委代建代管、大戶承包經營”等經營模式,堅定了農民發展特色經果林產業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