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城市系統可能會被巨型城市區域所主導。這種新的區域性城市空間,正在成為地區的節點網絡和交通網絡合為一體而構成的一個復雜地域性綜合體。“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正是在上述背景下產生的,“地球村莊”作為一個空間既具有整體性、又具有單元性,中國是一個情景編織者,“一帶一路”要講述的是一個沒有中心的故事。
建議盡快成立“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開發合作署,建立多元化統籌協調機制。國際開發合作署應由國務院統籌組建,由國家各部委、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省、市相關部門、行業等多元參與,負責統籌協調中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合作發展的重大事項。
建議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在“絲綢之路經濟帶”跨境貿易和雙向投資中的使用,培育區域性金融中心,與相關國家共同成立“絲綢之路經濟帶開發銀行”,在西安、烏魯木齊建金融中心。
一部人類歷史就是一部全球空間史。目前,由于種種原因,發達國家能夠根據自身對原料或市場的需要來界定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角色。歷史學家常常認為,當歷史上的大轉型發生在歐洲和北美之外的地區時,它們只當作是對歐洲已發生事情的仿效和響應。沃勒斯坦提出了“歐洲世界體系”的觀點,意思是其他遙遠地區被卷入了一個由歐洲支配的經濟體系,在這一體系中,歐洲構成為一個“核心”,并且有效地促使世界上其他地區,要么接受這個體系中“邊緣”或“半邊緣”的經濟角色,要么完全待在這一體系之外。
21世紀以來,橫跨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資本、信息、商品、服務以及人員的流動日益增長,帶來了經濟活動不斷全球化的趨勢。世界經濟正在被全球化——區域一體化的復雜系統重新塑造。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在空間上的投影構成了現實世界中不同范圍、不同規模、不同等級的社會經濟單元。就一般意義而言,全球、區域、國家、地方四個層級是目前構成世界范圍內人類活動單元的主要空間形式。長期以來國家疆界與經濟空間的一致,正在被經濟的國際化所撼動,國家控制其疆界范圍內經濟的能力正在逐漸減退。代之而起的是在全球尺度上經濟的復雜性,并由此引發了各種空間尺度上重新建立控制力的嘗試,國家的地位正在被重新定義。當然,在塑造世界經濟的過程中,國家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力量,甚至國家有可能成為一個經濟單元,從而塑造全球版圖的不同部分。
全球、區域、國家、地方作為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主要單元,其核心部分是城市。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種全球一級的和跨國的地區一級的新型城市體系正在出現。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背景下,城市與區域的發展日益融合,城市逐漸成為城市區域,而區域也日益成為城市化的區域,全球城市區域的概念體系也隨之產生。全球城市區域的核心是由城市節點所構成的城市走廊。城市區域中的巨型城市節點相互連接,共同構成了全球城市體系中最高層次的城市空間區域。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人口增長的很大比例將發生在巨型城市地區。而且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城市系統可能會被巨型城市區域所主導。這種新的區域性城市空間,正在成為地區的節點網絡和交通網絡合為一體而構成的一個復雜地域性綜合體。
“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所產生的,“地球村莊”作為一個空間既具有整體性、又具有單元性,中國是一個情景編織者,“一帶一路”要講述的是一個沒有中心的故事。
“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深化與絲路沿線國家經貿、人文、科技等多領域合作交流,助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的重大戰略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