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記者隨市指揮部工作人員走近部分高速互通立交及出入口,感受“車行高速口,如在畫中游”的詩情畫意,采訪這些區域經歷的美麗嬗變。
適應新定位 打造新形象
高速互通立交及出入口區域是進入鄭州的必經之地,長期以來,有的站點景觀綠化管理不良,有的站點倉儲、停車場環境臟亂,有的站點荒草叢生、黃土裸露,與城市的發展定位不相適應。2018年10月,我市啟動對該區域101個站點的綠化提升改造建設工作,通過“規劃建綠、留白增綠、破硬植綠、拆墻透綠、見縫插綠、拆違添綠”,按照“以綠為主、喬灌結合、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總體要求,對收費站以外上下匝道、橋區范圍以及周邊100米范圍內實施綠化提升及綜合整治。
“一草一木皆有情,共同打造新綠城”。7個月來,市領導多次溝通協調,省交通運輸廳支持配合,市指揮部和相關各區、局委多方合力。今年春節過后,市領導堅持每周一次現場調研,市指揮部堅持日督導、周巡查,各縣(市)、區(管委會)精心組織,全面掀起了高速互通立交及出入口綠化高潮。
截至4月30日,共實施高速互通立交及出入口區域16個縣市區的101個站點,其中互通立交43個,出入口58個,共完成拆遷14.06萬平方米,培土1429.6萬立方米,完成綠化面積1391.45萬平方米,約相當于46個人民公園的綠化面積。
101處高速互通立交及出入口區域綠化,平均面積近14萬平方米,最大的近70萬平方米,猶如為城市外圍鑲嵌101顆生態“綠珍珠”,亮出大自然最美的底色。
昔日臟亂差 今朝披綠裝
新鄭市機場高速出入口南北口區域位于從機場進入鄭州的南大門,過去,這里雜草叢生,存在大量圍擋和戶外廣告。綠化提升中,新鄭市及孟莊鎮5天內完成所有附屬物清表、土地征收、建筑物和圍擋廣告牌拆除,投資2億元實施綠化,目前,66.81萬平方米綠化已全部完成。
商登高速園博園站原來是一個野草叢生、雜亂無章的普通功能性高速出入口,如今,這個23萬平方米的區域內綠樹成蔭、芳草萋萋,景石、造型松點綴其間,游路與附近的居民區和規劃中的龍王濕地公園相連。
東三環與連霍高速互通立交出入口,原有綠化品種單一,死株缺株較多,設在區域內的臨時停車場存在多處衛生死角。金水區多方協調,對該區域5.4萬平方米范圍內實施綠化提升,設計自然土坡,栽植了喬、灌、花木和地被植物數十種,未來,將形成以月季花為主的特色景觀。
惠濟區對連霍高速惠濟站區域原來大量的破損水泥路面、1萬余平方米的倉庫實施拆除,全部實施公園式綠化。經開區以機場高速南三環互通立交綠化項目為重點,新增高速互通立交及出入口綠化面積291萬平方米,創下全市此項工作中增綠面積之最。
劉江互通立交、祥云寺互通立交和廣武互通立交三大互通立交區域,遠離市區、面積大、臟亂差,通過綠化提升,已變身為綠草如茵、簡潔大氣、造型優美的園林景觀,令過往賓客眼前一亮。
重塑新景觀 窗口更靚麗
侯寨站鄭堯高速連接線兩側,過去坡陡溝深,植被凌亂,生態脆弱,景觀無序。2018年10月以來,二七區利用30萬立方米建筑棄土塑造地形,采取組團化、群落化手法栽植了常綠、彩葉與觀花樹種,以鮮花、松、石組景,安裝靜動結合、冷暖變幻的LED氣氛燈,打造出白天花團錦簇、夜晚流光溢色的“迎賓門戶”生態景觀。
同樣,作為我市重要窗口地區,機場高速互通立交和出入口的綠化也全面升級。在市指揮部提前謀劃和協調下,各縣(市、區)和高速部門妥善解決拆遷難題,嚴把土壤改良、苗木進場、隱蔽工程等關鍵環節,按時間節點高質量完成全段6個互通立交和出入口區域的綠化提升。
“全市高速互通立交和出入口綠化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鄭州特色’,嚴把設計關。”市五項工程指揮部督導三部部長姚峰介紹說,101個設計方案均經省交通廳、市園林局多次評審論證,在確保交通安全和景觀效果的前提下,充分彰顯中原文化底蘊,體現鄭州特色,基本形成了草花組合有序、喬灌木層次分明、功能與景觀融合的門戶景觀。
群眾得實惠 生態得改善
13日,記者在連霍高速鞏義東站下站口看到,高速沿線200米寬的地帶,新栽植的銀杏、大葉女貞、雪松、月季等綠意盎然,新修的3米多寬游路平整舒適。與站街鎮居民區毗鄰的地方,一處近千平方米的小廣場,三三兩兩的居民在樹下休憩。
“該區域綠化包括連霍高速上、下站口兩側綠化及連霍高速東出入口南、北兩側綠化等,總綠化面積27.71萬平方米。”鞏義市園林綠化管理中心黨組副書記祖雁高說,工程建成后,不僅提升了鞏義市高速出入口的形象,也讓周邊群眾的滿意度、獲得感得到提升。
據介紹,各縣(市)區(管委會)為了讓高速互通立交和出入口綠化惠及市民,因地制宜考慮群眾需要,對符合條件、靠近居民區的高速互通立交和出入口按照公園標準規劃建設,將高速互通立交及出入口區域與生態廊道、鐵路沿線、游園有機串聯起來,滿足了群眾出行,解決了交通梗塞等問題。同時配套建設苗木灌溉用水設施,方便后期管理。此外,還堅持環保理念,積極消納主城區建設產生的棄土、建筑垃圾等廢棄物,以園林手法重塑場地空間,融入海綿城市理念和手法,結合場地環境設置生態植草溝、雨水花園帶等,構建“滲蓄滯凈用排”的海綿城市體系。通過綠化提升,使高速互通立交和出入口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