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興山縣香溪河畔,成群白鷺翩翩飛,沿岸群山倒映在水面上,隨手一拍就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香溪河流經該縣全境。1968年,為了滿足縣城用電需求,興山修建了第一座水電站——耿家河電站。隨后的40多年,該縣在香溪和各支流上修建了84座小水電。興山由此也名聲鵲起——“全國第一批農村初級電氣化試點縣”“小水電明星縣”……隨著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興山縣不避不繞,著眼實現綠色發展,對小水電實施“禁、轉、改、退、恒”分類處置,著力推進小水電綠色轉型。
該縣先后關停4座不可逆轉、不可治理的小水電,將6座小水電轉型為供水、人造瀑布景觀,其余74座小水電全部改造泄放生態流量,安裝實時監控系統,對水質等進行實時監測……投資14億元,把水生態治理當成水利風景區的前期投資,實施生態治理與修復十大工程,建設生態堰27座,形成生態梯級水面32萬平方米,建設景點碼頭6個,打造了十多處自然水景觀。今年5月,該縣被國際小水電聯合會授予全國首個小水電綠色發展示范基地。
興山提出打造三峽香溪河全流域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明確興發集團為實施主體,實行整縣推進。興發集團投入6.5億元在高嵐河、古夫河、南陽河等河段開展水利風景區建設,現已建成高嵐河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古夫河、南陽河省級水利風景區,并整合串聯了昭君村景區、昭君別院、榛子黃糧高山避暑康養等項目。
通過水利風景區的建設和帶動,全縣打造了“最美水上公路”鄉村旅游精品走廊,獲批國家特色小鎮試點1個,建成國家美麗鄉村1個、全省旅游名村1個、省級美麗鄉村6個,發展農家樂320家,創造就業3359人,帶動庫區和景區周邊5600多貧困戶脫貧致富,1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實現了脫貧出列。
水利風景區建設已經成為興山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成為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主引擎。今年上半年,該縣預計接待游客219.48萬人次,同比增加34%左右,收入16億元左右,同比增加2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