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兒童來說,機動化后的城市街道通常是不安全的:不僅汽車會帶來危險,堅硬的混凝土和柏油路面也會造成潛在傷害,以至于孩子們在街道上的游戲活動被嚴格限制了。跑步、摔跤、翻滾等需要柔軟、有延展性的表面的游戲和活動方式,很難施展得開。城市街道、建筑物和住宅小區的設計更是很少體現游戲的元素。
根據George Monbiot的說法,我們的城鎮和城市正在忽視兒童,城市越來越被看作是成人的領地,兒童游戲在這里是不受關注的。然而,創造好玩的空間,完全可以通過增加自發、意想不到的要素,來激發創造性活動。
就像瑞士圣加侖州中心的城市廣場:廣場的地面采用鮮紅色的橡膠表面,地面上有機地形成了一些長凳和樹池;廣場設計結合了水的特征,為兒童提供各種形式的游戲活動。獨特的設計使這一空間充滿了樂趣。該廣場不僅在城市中心打造了一個舒適而安靜的休息空間,還讓兒童可以在被監督的情況下更自由地玩耍。該例子表明,城市完全可以采用更多方法,創建一個更具包容性的環境。
事實上,游戲并非兒童專有的行為,它和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關系。促進城市居民交往的設計不應僅僅局限在游樂場中。鼓勵城市兒童、青少年和成人探索城市空間、學習和交往的環境,應該是安全而又趣味盎然的。
想象一下吧,除了公園和游樂場以外,城市鼓勵人們在更多空間場所游戲;為了使城市景觀更激發創意、容納更多充滿活力的游戲和互動,城市積極地重新規劃城市景觀,改善城市中各年齡段人群在游戲和互動中的探索和安全。一個兒童友好性城市,也將是一個更好玩的城市。
建筑師Paul Friedberg曾在他出版于1970年的著作《游戲和互動》中指出:游戲,不只是之前人們通常認為的“消耗多余能量”;相反,游戲是“成長中的不可或缺”。他認為,促進兒童、成人與城市環境之間進行創造性互動,是城市設計師的職責所在。
現在,看起來是城市政策制定者在塑造健康的城市環境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時候了,而這應該從考慮兒童優先開始。由于游戲的需求并不僅限于兒童,如果城市環境設計能夠對兒童更加友好,幾乎可以正面影響于城市中所有人的身心健康。
讓自行車成為一種社交媒介
Tim Gill曾把兒童友好性城市描繪成一個允許“日常自由”的城市:在成長過程中,兒童可以安全地冒險、探索和發現他們的城市空間。
以使用自行車為例,“日常自由”指的是兒童在步行或騎自行車的情況下,可以自己安全地從家到學校、娛樂設施或公園。保障這樣的兒童友好性設計的重點在于,增加步行的便利程度,并減少機動車的主導作用。
在荷蘭阿姆斯特丹,60%的出行是騎自行車——這增加了交通便利度,也使城市顯得更小,使人們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走得更遠。為此,阿姆斯特丹改變了基礎設施設計的層級結構:把自行車放在第一位,把機動車放在最后。這使得兒童可以在不用擔心發生交通事故的情況下,更安全地探索城市。
對自行車友好的城市還催生了很多其他的活動,比如滑板、跑步、輪滑等。在這個對自行車友好的城市環境中,兒童和成人都更自由,更善于利用身體,在城市中穿行時也不容易受到交通限制。據報道,一些兒童在父母的自行車上成長,然后在父母身邊一起騎行。這一成長過程既有利于他們形成對城市和自我的認知,從而成長為自信的騎行者和探索者,而且使運動也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如今,一個孩子每天騎行5公里去學校已不鮮見。
城市設計師Bobby Lee和Grant Menzies認為,自行車也可以是社會交往中的一種媒介,是個體增加社會資本的一種方法。使城市更適應自行車的使用,不僅具有物質效益,也具有社會效益,它使不同的人群更易進入城市公共場所并使用相應的便利設施。這也給兒童提供了一個更大的“游樂場”,讓他們可以在探索中成長。
把更多自然空間引入城市
如今,很多城市居民都希望能擁有更多的綠地。自然空間是最令人興奮的學習環境:兒童可以觸摸、感知并了解周圍的環境。在這方面,位于智利圣地亞哥的“200周年兒童公園”就是一個完美的案例:公園貫穿整個城市,為不同人口特征的社區提供連續的綠色步道和游戲空間。
2006年,荷蘭鹿特丹被票選為兒童成長中最不受歡迎的城市。此后,鹿特丹投入1500萬歐元改善公共空間、低收入社區住房及增進交通路線的安全,以期通過上述努力,力爭擺脫“不受兒童歡迎城市”的稱號。
鹿特丹還將一個森林區建成了自然的游樂場,兒童可以在這里享受到野趣——建造據點、射擊、扎木筏,甚至露營過夜。這個非結構化的游樂場讓兒童像住在村里一般可以享受到戶外生活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