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人:楊冬冬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城市綠化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天津市生態學會園林生態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天津大學建筑學院風景園林系講師
專家分享
專家觀點:以人為本、增強合作
(1)以人為本,確保安全辦公。在確保人員安全的前提下,保證辦公效率及施工秩序正常化,增加員工克服困難的信心;積極構建遠程辦公、線上辦公的模式,完善企業線上辦公的管理體系。
(2)寧靜致遠,提升自身實力。緊抓修整期,加強企業自身調節能力:1)在管理模式、科研投入等方面多做思考;2)了解市場發展和企業特長,做好差異化發展,創新商業模式;3)積極推動企業智能化轉型,結合行業特色,探索實現業務線上化可行性。
(3)加強企業之間、企業與社會組織溝通與合作。一方面,加強企業間聯系,推廣使用本地苗木,減少運輸難題的同時幫助苗圃去庫存;另一方面,加強企業與社會組織溝通聯系,向主管部門積極反映企業實際困難,優化企業運營環境機制,爭取提高補貼力度。
專家介紹:戚海峰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植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城市綠化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城市園林綠化協會副會長、威海市風景園林協會會長、威海市園林建設集團董事
專家觀點:培育下游產業鏈條、注重產業合作、完善智能化管理
(1)培育下游供應鏈條抗風險性。為應對疫情期間物資原材料供應不暢問題,園林企業在構建下游供應鏈條過程中應當在考慮價格因素的基礎上,兼顧地域因素和本地區業態平衡,注重對本地區下游產業鏈條的維系和涵養,在下游鏈條中較大比例向本區域傾斜,增強下游供應鏈條抗風險性。
(2)注重產業之間協同配合。威海園林由于采取全產業鏈式發展戰略,集科研、設計、工程、養護、花卉、苗木等多個產業板塊于一體,各版塊充分地發揮協作優勢,有效抵御住了本次疫情沖擊。其他園林企業即便不能涵蓋全產業鏈條,也應注重與區域內其他產業鏈條企業的戰略合作,發揮協同優勢。
(3)完善機械化生產、智能化管理。園林企業應嘗試應用機械化生產體系、智慧化管理體系,減少對人工的依賴。在工程環節,采取機械化設備替代人工的辦法,增加生產作業效率;在養護環節,采取智慧化管理的方式,并用自動化設備替代一些基本的日常性養護作業,減少對人工依賴。
防疫保潔車輛采購
專家觀點: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兩手抓

專家介紹:陳瓊琳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城市綠化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南省風景園林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專家觀點:政府扶持,科研助力
(1)提高城市園林建設項目投入。希望湖南各級政府更加重視園林城市、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加大對園林建設項目的投入,讓園林企業有更多的機會為社會服務,并帶動園林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2)出臺園林企業相關優惠政策。研究出臺為園林企業減負措施,減稅、返稅等優惠政策。對合同違約情況,以不可抗力因素影響考慮。湖南各地市要嚴格按照國家相關取費標準,重視園林設計師的工作。
(3)加大園林科研項目扶持力度。希望省科協對園林學會科研、人才選拔上適當傾斜支持,以便園林企業加強科學研究,提高企業科技水平,以便更好為社會服務。
專家觀點:提振信心,迎接美好明天
(1)堅定信心,按照慣例國家將啟動投資驅動。在“出口、消費、投資”三輪驅動的長期背景下,我國突然短時間失去“出口、消費”兩輪,按慣例勢必會啟動投資驅動,可能會加大長江生態屏障建設、綠道建設、公園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重大投資。
(2)強化專業人才聚集,特別是行業工匠聚集。受疫情以及國家務工人員實名制和勞務資質取消影響,以前以勞務班組或勞務公司松散結合的用工形式無法吸引行業工匠人才和降低施工成本。為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應聚集一批專業鋪裝、假山堆砌、苗木種植、苗木造型等方面的工匠。
(3)注重與市場、技術資源優勢明顯的大企業合作。業務方面進一步開拓全國前列的地產企業以及園林行業領頭企業,尋求資源互補、合作共贏;與智慧園林技術過硬的企業合作,改善成本管控操作;苗木銷售采購應通過強化與“苗多多”、“愛淘苗”等資源豐富的苗木交易平臺的合作降低成本。
(4)把握因疫情影響可能出現的市場機遇。受疫情影響,普通群眾生活觀念的改變會帶來家庭花卉、綠植的會員制消費;改善型住房帶來的庭院建設、老舊小區園林景觀改造;苗木種植可能會出現藥用植物、可食花卉的熱銷;市政園林可能會因提升公眾參與性帶來街景改造和口袋花園建設等。

專家介紹:譚廣文 廣州普邦園林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副總裁、首席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專家觀點:壓縮不必要開支,共渡艱難時期
(1)防疫復工兩手抓,開工成本上升。企業受疫情影響開工不足,但是員工的工資待遇和辦公場地租賃等費用依然需正常支出,導致人員成本上升;由于物流運輸不暢,一方面原材料價格上漲,另一方面很多材料供應量不足,不得不尋找新的可替代材料;由于防疫需求,園林養護增加了消毒等資金投入,以上原因導致總成本上升20%-30%左右。
(2)縮減行政成本,補位防疫成本。為了緩解由于防疫引起的開工成本增加問題,公司計劃將行政成本壓縮20%-30%左右。例如本年度將取消一些不必要的活動開銷,例如考察、聚會等,希望全體員工能共克時艱、攜手共進。
(3)線上辦公溝通不暢。設計從業人員所繪圖紙線上傳輸耗時較多,導致辦公效率有所降低。
總結和點評
專家介紹:王洪成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城市綠化專業委員會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天津市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天津大學建筑學院風景園林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繼上一次訪談之后,綠專委又請到趙康兵、戚海峰、張清、陳瓊琳、黃修華以及譚廣文幾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園林綠化行業專家對新冠疫情給行業帶來的壓力和影響展開討論,并重點對當前疫情后期園林行業的復工復產,以及疫情過后企業的戰略布局等建言獻計。通過本次訪談,可以說讓我們對疫情之后的復工復產充滿了信心,也給我們園林綠化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產生了推動作用。體會如下,供大家參考:
謀求發展:疫情使得民眾對于環境、健康的關注度進一步提升,對于美好生活環境的需求進一步明確。園林人應以此為契機,通過管理模式和手段的改進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通過園林綠化生態服務目標的豐富,拓展業務范圍。
合作共贏:幾位專家均提到園林綠化行業“科研、設計、工程、養護、花卉、苗木”等多個產業板塊的合作,加強行業上下游鏈條的緊密度和契合度,是應對突發事件的重要途徑。
強化特色:疫情之下,各地園林綠化行業的困境和壓力有在流動資金、用工人員以及工程延誤等方面的共性問題,也有地區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產生的特性問題。各企業應與行業學會密切聯系,借助學會平臺,廣泛聽取、學習相關單位做法的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強化特色,尋求創新。
相信此次疫情,在帶來行業壓力的同時將在促進行業調整、帶動行業發展方面產生推動作用。最后還是那句話風雨總會過去,彩虹終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