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林,也不成其為世界。”
《毛澤東論林業》(新編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第69頁。這是1959年6月22日,毛澤東同河南省委負責人談話時說的一句話,也是對林業作用的最高概括。



森林是國家建設的重要資源。毛澤東在青年時代就對林業有著獨特的感情。1919年9月,他認為林業問題可以作為要研究的實業問題之一。在中國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十分關注林業問題。他看到一些宜種的樹木,既可解決牧草,又可提供燃料,就大力倡導。
1942年12月,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高級干部會議上指出:發動群眾種柳樹、沙樹、擰條,其枝葉可供駱駝和羊吃,亦是解決牧草一法。同時可供燃料。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更是重視林業建設。



1935年2月,中央紅軍來到了當時還叫四川古藺縣雙沙鎮,圖為毛澤東栽植的“潤芝香樟”。
1958年7月12日,毛澤東會見黑非洲青年代表團時說:“一個國家獲得解放后應該有自己的工業,輕工業、重工業都要發展,同時要發展農業、畜牧業,還要發展林業。森林是很寶貴的資源。”《毛澤東文集》第7卷,第383頁。
11月1日,毛澤東在河北省邯鄲聽取中共邯鄲地委、邢臺地委負責人匯報工作時說:樹木經濟價值很大,木材是化學原料,可以多種些。一周后,即11月9日,毛澤東指出,林業將變成根本問題之一,林業以后才是牧業、漁業,蠶桑、大豆要加上。林業是化學工業、建筑工業的基礎。

1959年6月11日,毛澤東會見秘魯議員團時說,農業也要綜合平衡,農業包括農、林、牧、副、漁五個方面。7月4日,毛澤東在修改《中共中央關于在大中城市郊區發展副食品生產的指示》稿時指出:所謂農者,指的農林牧副漁五業綜合平衡。9月10日,毛澤東到北京市密云水庫視察。他指著四周光禿禿的荒山對當時的密云縣委書記說:“你看,這里山也好,水也好,就是很多山還是光禿禿的,這就不好了,你幾年能把它綠化了?”密云縣委書記閻振峰說:“5年能行,快一點用3年。”毛澤東聽后說:“我看20年能完成就不錯。不能小看這個問題,綠化,不經過長期的艱苦奮斗,是不可能實現的。要實事求是,盡最大努力去干好這件大事。”
1964年3月30日,毛澤東在聽取陜西、河南、安徽三省負責人匯報工作時指出:前幾年你們說一兩年綠化,一兩年怎么能綠化了?用二百年綠化了,就是馬克思主義。先做十年、十五年規劃,愚公移山,這一代人死了,下一代人再搞。毛澤東對綠化現狀的不滿,表現出他對綠化的高度重視。

1967年9月23日,毛澤東批準下發《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關于加強山林保護管理、制止破壞山林、樹木的通知》,發揮了積極作用。通知指出,縣、社、隊三級普遍建立和健全護林組織和護林制度。嚴禁亂砍濫伐,嚴禁放火燒山,嚴禁盜竊樹木;不準毀林開荒,不準毀林搞副業。嚴格實行計劃采伐,計劃收購。加強木材市場管理,嚴禁木、竹自由交易,堅決打擊投機倒把行為。三個嚴禁,兩個不準,尤其是不準毀林開荒,有很強的針對性。
毛澤東的綠化祖國思想,對于我們發展現代林業事業仍然有著巨大的啟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