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植樹 — 歷史傳承(3)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3-30  來源:揚州市全民義務植樹  
       

       孫中山一生十分重視植樹造林。

       1893年,他《上李鴻章書》的政治文獻就提出"中國欲強,必須急興農學,講究樹藝”。他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

       1914年11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規定將每年“清明”定為植樹節。

       1924年他在廣州演講《三民主義》時反復強調:“我們研究到防止水災和旱災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林植樹,要造全國大規模的森林"。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于北京,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舉行植樹紀念儀式。1929年移靈柩于南京紫金山,1930年國民黨政府曾定3月12日為植樹節。


      孫中山手植酸豆樹

      位于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孫中山故居的圍墻內東南角。樹高12米,胸圍270厘米,冠幅15米。
      偉人與奇樹,寓意深長。

      1883年,年僅18歲的孫中山從美國檀香山讀書歸來,帶回了這株酸豆樹的種子,并親手將其種在自家的門前。

      1931年被臺風刮倒,折其枝干,拔其須根,但主根吃地三尺,酸豆樹再煥生饑。主干數米處,陡然昂起,斷枝生新芽,撐起一片綠蔭,猶如一條巨龍枕地而臥。

       

       

      郭沫若先生1961年3月參觀故居時曾賦詩一首“酸豆一株起臥龍,當年榕樹已成空。階前古井苔猶活,村外木棉花正紅。早識陳胡懷二志,何期汪蔣叛三宗。百年史冊春秋筆,數罷洪楊應數公。”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