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你好,18%的中國!中國的自然保護地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4-16  來源:NEWECO新生態 地球雜志  
       

      ▲封面圖片:三江源國家公園/圖源@新生態

       

      在960 萬平方千米的廣袤土地
      和300 多萬平方千米的遼闊海疆上
      從鼎湖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到三江源國家公園
      60 多年的保護地建設發展
      從篳路藍縷到蓬勃興盛

      從黑龍江到南海諸島的曾母暗沙
      從帕米爾高原到烏蘇里江的黑瞎子島
      保護地事業又開啟了新的歷史征程


      18% 的中國
      是中國生態環境保護最為重要的一個視角
      數量眾多的自然保護地
      猶如大地上的一盞盞明燈
      照亮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前程
      鑄造了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態屏障!
      你好,18% 的中國!
      你好,中國的自然保護地!

      ▲中國的自然保護地示意圖/制圖@新生態

       

       

      這就是自然保護地

       

      你一定知道:

      中國國土遼闊,
      南北緯度縱越近50度,長達5500千米,
      東西橫跨5個時區,相距5200千米;
      地勢西高東低,西部靠山、東部沿海,地形種類多樣;
      河流湖泊眾多,蘊含豐沛的水資源。


      你或許知道:
      不同溫度、水、地形等自然條件的自由組合
      孕育出了極其豐富的物種和繁復多彩的生境,
      使我國成為
      世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東北有虎豹于林中跳躍奔騰,
      西南有熊貓憨態可掬,
      青海有大河源頭三江并流,
      海南有熱帶雨林茂密參天,
      福建有武夷山庇護一方生靈……

       

      你應該知道:
      為了保護這些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跡、自然景觀
      及其所承載的自然資源、生態功能、文化價值,
      中國從
      1956 年就開始了漫長的自然保護地建設
      自然保護地還是我們國家
      實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窗口,
      堅持生態為民,科學利用,
      為全社會提供科研、教育、體驗、游憩等公共服務。
      在這里,你可以體驗自然教育、生態旅游、生態康養等高品質和多樣化的生態產品和服務。


      自然保護地的多元類型/制圖@新生態

       

      從1956 年開始,中國開啟自然保護區建設,劃定了一系列特定陸域和海域面積進行保護,這就是中國自然保護地最初的由來。
      60 多年后的今天,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等等,這些數量眾多、類型豐富、功能多樣的各級自然保護地,已成為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的核心載體,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居首要地位。而保護地所承載的豐富資源和獨特景觀,更作為美麗中國的重要象征成為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財富。

      鼎湖山,中國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圖源@圖蟲創意


      2019 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正式提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中國自然保護地體系。
      至此,自然保護地建設進入新的階段。



      自然保護地的守護

       

      自然保護地作為國家意志在保護生態環境上的體現,它的使命在何處?又在守護什么?一處處不同規模和級別的自然保護地匯聚成的獨特網絡,守護著我們的河山家國——



      長  江

      ▲長江流域的自然保護地/制圖@新生態


      長江,發源于青藏高原東部冰川,流經11 個省市,奔騰6300 千米,東流入海。它流經的地域氣候溫暖,雨量豐沛,地形變化大,分布著豐富多樣的生態景觀,滋養了中華文明,長江經濟帶更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生態經濟大走廊。

      ▲青海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區/圖源@圖蟲創意
      而在覆蓋中國陸地面積五分之一的長江流域范圍內,分布著數量龐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地,占全國的三分之一,種類上以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為主,重點保護沿岸的高山森林、濕地水體與生物多樣性。

      ▲上海崇明島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圖源@保護地官網

       

       

      黃  河

      ▲黃河流域的自然保護地/制圖@新生態

       

      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發源于中國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干流全長5464千米。
      青海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園區/圖源@圖蟲創意

      由于流經黃土高原,干支流帶入大量泥沙,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這也令黃河沿途的生態環境與長江有所不同,形成了獨一無二的生態景觀。與長江流域相比,黃河流域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地數量僅為長江流域的三分之一,類別同樣以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為主,但出現了獨特的沙漠公園。

      ▲寧夏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圖源@圖蟲創意



      海岸線

      ▲中國海岸線的自然保護地
      /制圖@新生態

       

      中國的海岸線蜿蜒曲折,陸地海岸線長達1.8 萬千米。在水陸交界的地方,或因為陸地河流沖擊形成沙岸,或由于海浪拍擊巖石形成巖岸,又或有著紅樹林、珊瑚等生物的頑強生長形成生物海岸。
      ▲大連濱海國家地質公園/圖源@圖蟲創意
      這條海岸線上一共分布著391 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地。令人意外的是,海洋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這些跟水陸關聯較強的類別沒有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反而是森林公園的數量最多。
      ▲福建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圖源@圖蟲創意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上的自然保護地/制圖@新生態


      除了大江大河之外,自然保護地還守護著中國的山川高原。青藏高原占中國陸地面積的23%,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一階梯,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這里發育了世界最高峰,保護著三江源頭,是人類精神向往之地,更是人類心靈沉靜之處。正是由于它的高大廣袤,改變了大氣環流,影響著中國甚至東亞、北半球的氣候。
      ▲三江源國家公園/圖源@新生態
      青藏高原上的保護地數量雖然很少,只有160 處,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比例較高。其中,三江源國家公園是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試點),也是面積最大的一個。

       

      雪  豹

       

      ▲雪豹潛在棲息地范圍內的自然保護地
      /制圖@新生態

       

      除了山川河流,自然保護地還守護著中國的萬物生靈。
      還記得在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中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雪豹嗎?由于生活在人跡罕至的雪域高原,雪豹并不被人們所熟知。中國是雪豹數量最多的國家,即使如此,在中國雪豹的數量甚至少于大熊貓,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雪豹列為瀕危動物,直到2016 年才改為易危級別。
      ▲雪豹/圖源@新生態
      雪豹領地范圍彈性很大,常棲息于海拔2500 ~ 5000 米的高原地區,呈斑狀分布在中國西部七個省份,占全球棲息地的60%。雖然在雪豹潛在棲息地范圍內的保護地數量很少,但據不完全統計,這些國家級自然保護地的面積占到全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地的近四成。

       


      與自然保護地的距離


      ▲湖南南山國家公園/圖源@保護地官網

      城市的鋼筋水泥是近在眼前的茍且,但自然保護地并不是無法到達的遠方。借助保護地分布空間數據分析,事實上大多數國家級自然保護地距離最近的城市都小于100 千米,相當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也就是說,你與自然保護地距離并不遙遠,不用歷經萬水千山的跋涉,它可能就在距我們咫尺之遙的地方。

      ▲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圖源@保護地官網

      以目前處于試點建設期的十個國家公園為例,參照當下交通工具的速度,300 千米相當于1 小時高鐵的路程,500 千米相當于1 小時飛機的航程,如果以汽車、飛機為交通工具進行評估,結合中國的人口密度分布數據,我們可以估算出每個國家公園一小時可達圈內可能服務的人口數量。

      ▲500千米半徑以下國家公園(試點)服務人口比較/制圖@新生態
      錢江源國家公園雖然是十個國家公園(試點)中面積最小的,但憑借著優越的區位條件,500 千米可達范圍幾乎包括了整個江浙滬地區,服務人口數量是最高的。也就是說,就算是城市化水平較高的長三角地區,也有一個“家門口”的國家公園。
      ▲錢江源俯瞰/圖源@新生態
      自1956 年我國建立了第一個自然保護區,經過60多年的發展,中國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逐漸顯露成效。那么,公眾對自然的認識、守護自然的意識準備好了嗎?
      ▲東北虎/圖源@圖蟲創意
      2019 年年底,長江宣布進入十年禁漁期的同時,長江白鱘在科學家的論文中被評估可能已經滅絕,這種地球上最大的淡水魚類、中國特有的物種很可能永遠停留在了2019 年;
      持續了210 天的澳大利亞山火最終在2020 年2 月熄滅,但據統計這場山火燒掉了約12 萬平方千米的森林和草地,以及約13 億只鳥類和哺乳動物,使得多種動植物物種滅絕或瀕臨滅絕;
      ▲大熊貓/圖源@圖蟲創意
      2020 年新年伊始,全球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又讓野生動物保護成為全國性的話題……
      自然保護地的概念對公眾的日常生活來說,往往顯得遙遠,似乎總是通過這樣的事件才進入公眾的視線。固然,借助數據可以理性地認識自然,但身臨其境可以感性地感觸自然。所以趁時節正好,帶著對自然的敬畏之心,與自然保護地在一起,親近自然,擁抱自然吧。

      ▲三江源國家公園/圖源@全景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