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植樹造林苗木供應,中國林科院熱林所林木繁育中心按照“一室一人、一人一天”工作原則,保證珍貴樹種資源的組培快繁與轉接保種。荒漠化所科研人員有序開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生態畜牧業與沙化草地治理技術集成及產業示范”,向呼倫貝爾地區推廣當地亟需的風蝕坑治理技術。
通過開展需求調研,中國林科院及時了解和掌握了各地區、各林草行業在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技術服務。林業所依托核桃產業國家創新聯盟開展調研,根據存在問題為林農林企提出具體建議。北京林業機械研究所依托其他林業機械行業組織,通過網絡、微信群在廣西、山東、福建、江蘇、安徽等地開展林業裝備行業需求與供給、行業建設與發展等調研,根據征集建議和調研結果,積極協調市場部門,落實需求任務。
為幫助林農在防疫的同時開展春季生產,中國林科院組織有關專家針對疫情影響提出了若干主要樹種造林技術措施建議。亞林所專家為林農恢復生產提供技術指導,發布了油茶、薄殼山核桃、太秋甜柿、椿樹、木荷、櫟樹、國外松等7個樹種的疫情后造林、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技術措施。資源所組織森林經營國家創新聯盟、森林經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人員,以森林經營為主線,總結22項應急技術成果,從森林經營技術、試點示范建設、線上線下技術指導、科普宣傳等方面促進各地生產。
為保障春季植樹造林,中國林科院積極組織相關領域專家、技術人員以及科技特派員,深入基層、企業開展科技下鄉,通過編制技術手冊,發放生產服務資料等科學指導實際生產。泡桐中心在原陽基地、孟州基地組織科技人員進行指導,在杜仲延遲播種及造林、桐農復合經營、甜柿精準栽培、仁用杏綠色集約化高效栽培等領域集中開展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并發放技術手冊。木材所開展科技特派員進企活動,深入木竹企業,協助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研發能力。此外,還通過“線上課堂”、微信視頻、網絡直播、打電話、QQ等方式,開展遠程診斷、在線答疑、視頻培訓、在線咨詢等服務,第一時間解決林農林企在生產中遇到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林農林企產品積壓和滯銷難題,中國林科院發揮創新聯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平臺優勢,加強與企業聯系,牽線搭橋,銜接市場,暢通林產品銷售渠道。竹子中心針對竹筍產業出現的銷售問題,主動對接市場平臺,聯合浙江省林業局及當地石油公司,推出“加油站+個人消費”模式,推進鮮竹筍在加油站銷售。林化所依托國家生物基材料產業技術、林業生物質能源、林業生物基材料與化學品、林業提取物利用、木竹材清潔制漿造紙等4個創新聯盟,征集聯盟各企業生產需求,引進聯盟企業開展原材料收購,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形式開展交流服務。
積極推進實施各項林草科技扶貧支撐項目。亞林所“油桐抗病高效培育模式示范”項目組提出一系列技術措施指導生產。“杉木良種與大徑材培育技術與示范”項目組積極協調杉木良種基地、育苗企業和快遞公司,及時將2萬株良種杉木苗和一批高世代種子園良種運抵羅城,確保按時造林。資昆所“石漠化地區林下資源與庭院經濟綜合利用”項目組專家于1月31日赴云南省威信縣高田鄉坡上村開展技術指導。亞林中心油茶團隊多次赴井岡山革命老區油茶種植基地,對春耕造林人員開展崗前培訓,實地開展油茶種苗繁育、造林與病蟲害防治等技術培訓和指導。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記者:宋平 通訊員:彭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