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生態環境廳、省林業局和省科學院聯合在靖安縣舉辦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近年來,我省不斷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生態廊道保護生物多樣性,先后探索出河長制、生態補償機制等一批生態文明制度;構建鄱陽湖江豚和越冬候鳥保護體系;實施生態考評、生態損害責任追究等保障措施。
我省努力構建生態廊道,保護野生動植物安全棲息繁衍。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省已建立自然保護區190處、森林公園182處、濕地公園106處,擁有廬山、三清山、龍虎山、龜峰、北武夷山等5處世界遺產和2處世界地質公園,18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27處省級風景名勝區,初步構建了以武夷山脈、南嶺山脈、羅霄山脈、九嶺山脈、鄱陽湖濕地等為重點區域,以保護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鄱陽湖天然濕地生態系統、珍稀野生動植物為主體的生態廊道。在此基礎上,我省努力保護生物多樣性,全省現記錄有野生脊椎動物、高等植物6112種。
我省努力構建生態廊道,保護野生動植物安全棲息繁衍。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省已建立自然保護區190處、森林公園182處、濕地公園106處,擁有廬山、三清山、龍虎山、龜峰、北武夷山等5處世界遺產和2處世界地質公園,18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27處省級風景名勝區,初步構建了以武夷山脈、南嶺山脈、羅霄山脈、九嶺山脈、鄱陽湖濕地等為重點區域,以保護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鄱陽湖天然濕地生態系統、珍稀野生動植物為主體的生態廊道。在此基礎上,我省努力保護生物多樣性,全省現記錄有野生脊椎動物、高等植物6112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