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苗木率全國之先有了自己的電子“身份證”,這是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為推動首都園林綠化高質量發展,在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中運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在全國率先采用的創新之舉。
用上電子“身份證”,可以規范本地苗圃市場運營,強化產地檢疫,推動林業植物檢疫平臺建設,實現本地苗木調運的全程追溯,同時也為解決有害生物防控、綠化工程質量管理等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01
北京運用大數據和云計算在全國率先給苗木頒發“身份證”
北京苗木獲得的“身份證”就是電子化的苗木標簽,這個標簽是北京市林業保護站和北京市林業種子苗木管理總站通過電子形式集成生產經營許可證、產地檢疫合格證以及苗木標簽等全部信息于一身,在苗木出圃時綁定帶至栽植地的身份信息。
北京鼓勵本市林木種子生產經營者優先使用電子標簽,電子標簽采用“誰領取、誰綁定、誰負責”的原則。

檢疫人員檢查苗木出圃時的電子“身份證”綁定情況
02
“身份證”能確保北京種植符合“鄉土、長壽、抗逆、食源、美觀”原則的樹木
為了實現園林綠化高質量發展,提高新一輪百萬畝造林苗木成活率,工程中應當主要使用本地生產的苗木。要保證數百萬株苗木管理都能到位,沒有先進的管理手段是不可能做到的。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運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在全國率先開發了“移動林業”APP。
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開發的“移動林業”APP中有八個板塊的內容:現場檢疫、出圃管理、標簽綁定、在圃苗木、RFID溯源、二維碼溯源、法律法規、通知公告,覆蓋了所有苗木生產經營、產地檢疫的應用場景,通過每天在后臺調取數據,管理部門就能基本了解北京苗木的出圃調運、在圃苗木等情況,為嚴格把控苗木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紙質合格證和電子“身份證”形成閉環
03
高科技手段抓好苗木工作保證北京生態建設成果
通過電子標簽后臺數據共享,可以將產地檢疫合格證的數量與使用標簽的數量掛鉤,實時核減,控制本地苗木出圃數量不能大于檢疫數量,從而減少套用行為發生。同時,在電子標簽內集成生產經營許可證、產地檢疫合格證以及苗木標簽的信息,也可以減少生產經營者在造林過程中使用的證件。
長期來看,通過功能拓展,使用電子標簽可以做到種子苗木來源清晰、去向明確、全程追溯,從而提升北京苗木的品牌形象。公眾也可以通過掃描電子標簽二維碼了解該樹種相關信息,利于公共監督和科普宣傳。

苗圃工作人員為苗木辦“身份證”
04
苗木“身份證”在北京應用推廣有四大優勢
苗木“身份證”在北京應用推廣中有四大優勢:
一,苗木電子標簽的推廣杜絕了過去的標簽套用問題;
二,在設計、生產中,本地苗圃領用苗木“身份證”后需要將苗木信息上傳平臺才能生效,杜絕了以次充好;

檢疫執法人員通過掃描二維碼檢查苗木
三,電子標簽雖然是一個塑料扎帶,但其采用的是不可逆的鎖扣設計,只能扣,不能拆除,除非剪斷,這就使苗木的“身份證”具有了唯一性,處于一個平臺之上的苗圃、監管部門、使用部門、監理部門形成了一個閉環,實現了數據共享;
四,苗木“身份證”將過去是甲乙方的苗木使用單位和苗圃企業變成了利益共同體,有了“身份證”,苗木使用單位可以根據平臺數據進行追溯,這又倒逼苗圃提供更優質的苗木。

有了“身份證”的各種苗木可以被隨時精準查驗。今后,苗木電子“身份證”中除各種基本信息外,還會不斷增加苗木管護技巧、相關鏈接等多項科普性內容,也讓其具有更多的知識性、互動性、趣味性。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的運用,北京更多的苗木將擁有自己的“身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