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到浙江考察,對浙江濕地生態保護等生態文明建設提出具體要求。幾個月來,浙江全省林業系統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把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作為浙江林業繼續堅定走好“兩山”路、建設生態文明展示窗口的指路燈、方向標,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和提出的新要求。
浙江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胡俠表示,要以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新起點,錨定新方向,開啟新征程,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更大力度,加快建成高質量森林浙江,打造全國林業踐行“兩山”理念先行示范省,為“重要窗口”增添美麗底色、富民成色。
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15周年。作為“兩山”理念的發源地,三月的余村,春意盎然。時隔15年,總書記再次來到這里,又一次提出“要照著這條路子走下去,要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讓綠色成為浙江發展最動人的色彩”。
15年來,正是沿著總書記指引的“兩山”路,浙江林業系統深入推進森林浙江建設,持續推進平原綠化、森林城市建設、一村萬樹、新植1億株珍貴樹等行動,全省森林資源持續增長,森林覆蓋率達到59.71%,林木蓄積量4.01億立方米,林業改革、科技創新等工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今年以來,浙江全面啟動新增百萬畝國土綠化行動,開展以山地、坡地、城市、鄉村、通道、沿海“六大森林”建設為主體的國土綠化美化,并制定五年行動方案全力推進,各地黨政領導率先垂范,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全省720多萬人次參加義務植樹勞動。全省已落實地塊面積54.83萬畝,完成造林51.65萬畝。
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
習近平總書記在調研時指出“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生態就會回饋你”。林業是巨大的綠色經濟體、資源循環體和碳匯聚集體,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產業,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最直接體現。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山區林區有豐富的林業資源,林業產業發展有著巨大優勢和潛力。“要充分發揮七山資源優勢和民營經濟優勢,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努力吸引資本、科技、人才等要素上山入林,大力發展竹木加工、花卉苗木、木本糧油、森林康養、林下經濟等五大千億元產業,加快規模生產基地、精深加工園區、電商品牌營銷等一體化融合發展,加快走出綠色發展、高效利用、集約節約的現代林業經濟新路子,著力打造‘兩山’轉化新樣板。”胡俠說。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習近平總書記在西溪濕地考察時說,濕地貴在原生態,原生態是旅游的資本,發展旅游不能犧牲生態環境,不能搞過度商業化開發,不能搞一些影響生態環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會所,讓公園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色空間。
西溪濕地公園是我國第一個國際濕地公園,已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為全球各地進行城市濕地保護和利用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模式。西溪濕地的保護和利用是展示浙江省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目前,浙江省正全力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組織各地編制預案,批復同意9個縣(市、區)開展整合優化試點,推進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的勘界立標工作,督促各保護區按照最新分區做好調整。加強濕地保護修復,嘉興運河灣濕地晉升為國家濕地公園。加快打造十大名山公園,組織各地實施三年行動計劃,著力推進重點工程建設,推動名山公園建設上水平。
圍繞習總書記“推進浙江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的工作要求,浙江省認真做好改革創新文章,切實發揮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在林業生態建設進程中的基礎保障作用。積極探索實施林長制,建立健全森林資源增減掛鉤調控機制,探索林地占補平衡管理機制,全面落實天然林保護修復制度,努力實現森林資源變化狀況月度檔案更新。圍繞數字政府建設,以森林資源“一張圖”建設為載體,推進資源監測數據與業務管理數據的深度融合,提升數字化管理能力。
胡俠表示,這次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重要窗口”新期望,是浙江林業發展的新起點。要堅持大生態、大綠化的理念,科學布局、量質并舉、深挖潛力,加快實施城鄉綠化美化一體化,進一步提高森林覆蓋率,拓展綠色生態空間,提升綠化質量功能,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讓綠色成為美麗浙江的生態底色。浙江林業以“兩山”理念提出15周年為契機,謀劃實施全國林業踐行“兩山”理念先行示范省,高水平繪就詩畫浙江大花園,為建設“重要窗口”貢獻林業力量。
浙江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胡俠表示,要以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新起點,錨定新方向,開啟新征程,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更大力度,加快建成高質量森林浙江,打造全國林業踐行“兩山”理念先行示范省,為“重要窗口”增添美麗底色、富民成色。
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15周年。作為“兩山”理念的發源地,三月的余村,春意盎然。時隔15年,總書記再次來到這里,又一次提出“要照著這條路子走下去,要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讓綠色成為浙江發展最動人的色彩”。
15年來,正是沿著總書記指引的“兩山”路,浙江林業系統深入推進森林浙江建設,持續推進平原綠化、森林城市建設、一村萬樹、新植1億株珍貴樹等行動,全省森林資源持續增長,森林覆蓋率達到59.71%,林木蓄積量4.01億立方米,林業改革、科技創新等工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今年以來,浙江全面啟動新增百萬畝國土綠化行動,開展以山地、坡地、城市、鄉村、通道、沿海“六大森林”建設為主體的國土綠化美化,并制定五年行動方案全力推進,各地黨政領導率先垂范,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全省720多萬人次參加義務植樹勞動。全省已落實地塊面積54.83萬畝,完成造林51.65萬畝。
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
習近平總書記在調研時指出“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生態就會回饋你”。林業是巨大的綠色經濟體、資源循環體和碳匯聚集體,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產業,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最直接體現。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山區林區有豐富的林業資源,林業產業發展有著巨大優勢和潛力。“要充分發揮七山資源優勢和民營經濟優勢,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努力吸引資本、科技、人才等要素上山入林,大力發展竹木加工、花卉苗木、木本糧油、森林康養、林下經濟等五大千億元產業,加快規模生產基地、精深加工園區、電商品牌營銷等一體化融合發展,加快走出綠色發展、高效利用、集約節約的現代林業經濟新路子,著力打造‘兩山’轉化新樣板。”胡俠說。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習近平總書記在西溪濕地考察時說,濕地貴在原生態,原生態是旅游的資本,發展旅游不能犧牲生態環境,不能搞過度商業化開發,不能搞一些影響生態環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會所,讓公園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色空間。
西溪濕地公園是我國第一個國際濕地公園,已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為全球各地進行城市濕地保護和利用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模式。西溪濕地的保護和利用是展示浙江省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目前,浙江省正全力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組織各地編制預案,批復同意9個縣(市、區)開展整合優化試點,推進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的勘界立標工作,督促各保護區按照最新分區做好調整。加強濕地保護修復,嘉興運河灣濕地晉升為國家濕地公園。加快打造十大名山公園,組織各地實施三年行動計劃,著力推進重點工程建設,推動名山公園建設上水平。
圍繞習總書記“推進浙江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的工作要求,浙江省認真做好改革創新文章,切實發揮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在林業生態建設進程中的基礎保障作用。積極探索實施林長制,建立健全森林資源增減掛鉤調控機制,探索林地占補平衡管理機制,全面落實天然林保護修復制度,努力實現森林資源變化狀況月度檔案更新。圍繞數字政府建設,以森林資源“一張圖”建設為載體,推進資源監測數據與業務管理數據的深度融合,提升數字化管理能力。
胡俠表示,這次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重要窗口”新期望,是浙江林業發展的新起點。要堅持大生態、大綠化的理念,科學布局、量質并舉、深挖潛力,加快實施城鄉綠化美化一體化,進一步提高森林覆蓋率,拓展綠色生態空間,提升綠化質量功能,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讓綠色成為美麗浙江的生態底色。浙江林業以“兩山”理念提出15周年為契機,謀劃實施全國林業踐行“兩山”理念先行示范省,高水平繪就詩畫浙江大花園,為建設“重要窗口”貢獻林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