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縣一品”打穩根基
借助獨特的氣候和資源優勢,環塔里木盆地千萬畝特色林果已成規模,南疆各地搶抓機遇,通過“一縣一品”,讓特色林果成為南疆農民增收致富的“幸福果”。
這幾日,有著“中國色買提杏之鄉”之稱的喀什地區英吉沙縣迎來豐收。龍甫鄉托喀依村以杏子種植為主導產業之一,村民熱依木汗·阿拉拜地家有7畝杏園,她告訴記者,去年自家的杏園收入5000元。今年,通過自身技術培訓和田間管理的加強,杏園產量比去年多了一倍。“今年僅杏子收入超過7000元。依靠種植杏子,我也順利脫了貧。”熱依木汗·阿拉拜地說道。
英吉沙縣種植色買提杏有百余年歷史,當地產的色買提杏品質優良,營養豐富,有“冰山玉珠”的美稱,2007年被批準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英吉沙縣自然資源局黨組副書記、局長賀尉疆介紹,今年,該縣立足脫貧攻堅,投入超1億元大力扶持杏產業提質增效,建立標準化生產體系,杏子總產量超4萬噸,比去年提高28%。“在種植環節,我們為貧困戶免費提供苗木和技術,采摘環節,采取合作社的形式為農民購買采摘設備、加工設備,建設烘干房、保鮮庫,產業覆蓋超過15萬人,涉及貧困戶9萬人以上,人均收入提高300元以上。”賀尉疆說道。
在位于喀什地區莎車縣阿熱勒鄉布買力村的千畝巴旦木豐產園內,巴旦木坐果良好,迎勢而長。“預計今年巴旦木畝產將達150公斤,畝產值約4500元,產量比2019年提高20%以上。”莎車縣農業農村局主任科員張強介紹。
巴旦木是世界四大干果之一,而作為中國巴旦木主產區,莎車縣種植巴旦木已有百年歷史。莎車縣地處葉爾羌河中上游,土質肥厚,水資源豐富,具有發展巴旦木產業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近年來,莎車縣把發展特色林果業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一號工程來抓,目前已建成近百萬畝的巴旦木基地,農民純收入的50%來自以巴旦木為主的特色林果業。
莎車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樊海濤介紹,提質增效是要提高產量,技術提升要落實質量,才能實現增產增收。“我們還通過林下種植萬壽菊的方式,實現林上林下雙豐收,農民通過訂單農業產銷對接,實現穩步增收。”樊海濤說道。
特色林果“引鳳筑巢”
近年來,新疆深耕特色林果產業發展,林果產業不斷轉型升級,尤其是南疆四地州的林果產業鏈不斷延伸,并逐年發展壯大。
在位于喀什地區英吉沙縣的新疆優樂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員工們正在忙著將杏仁、杏肉、杏脯進行加工、包裝。
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新疆優樂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果蔬精深加工及收購、銷售為一體。“我們利用當地特色——色買提杏為原料進行精深加工,打開了包括北京、廣州、上海、天津等多個市場。”新疆優樂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玉茜說,落戶英吉沙縣,就是看中了當地特色果蔬,目前,企業年加工量16000噸,年產值超1.5億元。
如今,企業采取“農戶+合作社+訂單+收購+技術指導”多組合幫扶的生產經營模式,與全縣102個合作社簽訂了果蔬種植及產品收購合同,截止到2019年底,企業已收購蔬菜及杏干制品超1萬噸。“今年初,我們還與喀什地區部分縣190余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簽訂了果蔬種植及產品收購合同,公司直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農戶1.2萬余戶,戶均增收1750元。”王玉茜說。
隨著林果產業化經營步伐不斷加快,一大批林果貯藏、保鮮和加工龍頭企業落戶天山南北。和田地區和田縣巴格其鎮是和田地區核桃的主要產區,盛產個大、皮薄、果仁飽滿的薄皮核桃。2018年7月,和田縣立足于當地核桃資源優勢,引進新疆果業集團入駐。
倉儲交易中心、電子商務大廳、保鮮庫、商鋪……占地76000平方米的交易市場里人來人往。新疆和田縣核桃批發交易市場負責人高國蔚介紹,交易市場按照“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種植大戶+貧困戶”一體化經營模式,輻射帶動產業,惠及專業合作社及衛星工廠50家,直接解決就業1300人,形成了以核桃種植、銷售、加工等一體的全鏈條式產業發展模式。同時,交易市場通過大數據分析,發布公平、公正的交易行情和價格指數。“去年通過平臺交易核桃13萬余噸,今年預計可以達30萬噸,可以說我們的平臺對于穩定農產品市場價格,維護農民利益發揮了積極作用,改變了以往農產品賣難問題。”高國蔚說道。
業態疊加助推經濟
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各個業態的不斷疊加,助推了南疆各地脫貧攻堅的順利完成,農牧民群眾不再僅僅“靠天吃飯”,依靠產業效益,南疆廣大農牧民開始靠“技術”增收致富。
這幾日,在位于莎車縣米夏鎮夏馬勒巴格村的櫻桃采摘園里,紅燦燦的櫻桃掛滿枝頭,不時有游客前來采摘和購買櫻桃。而采摘園旁的道路兩側,游樂區、農家樂、餐飲區熱鬧非凡,馬車、游覽車來來往往。
夏馬勒巴格村2002年開始規劃種植櫻桃,如今掛果面積1200畝。趁櫻桃受市場熱捧,2018年開始,當地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成立櫻桃專業合作社,注冊“米夏紅”大櫻桃商標,舉辦了櫻桃花節、櫻桃采摘節、美食節等系列活動,實現櫻桃由單一采摘向旅游觀光轉型,讓小櫻桃發揮了“吸睛”又“吸金”的效益。如今,米夏鎮櫻桃園成了當地網紅景點,去年,櫻桃園累計吸引游客超過20萬人次。
采摘游帶動旅游熱,游客又讓園內的農家樂、游樂區活了起來。在櫻桃園內經營一家音樂餐廳的謝爾孜阿提·努爾買買提告訴記者,他在這里開餐廳5年時間,從最開始的零星游人,發展到現在的熱鬧景象。“為了吸引游客,每天晚上餐廳還有樂隊演出,我現在餐廳雇了14名員工,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天收入1.5萬元。”
夏馬力巴格村村民肉孜尼亞孜·卡迪爾則通過“旅游熱”看到了新商機,他把自家臨街的房屋出租給商戶,每年僅租金收入2.5萬元。“通過櫻桃季采摘櫻桃,還能掙7000多元。”肉孜尼亞孜·卡迪爾說道。
而在阿克蘇市電子商務產業園內,直播成了落戶產業園商戶們的“必修課”,經營新疆干果的李博就是其中之一。“去年7月,我們園區的商鋪進行了免費直播培訓,現在我每天平均直播3個小時,通過直播銷售額增加20%到30%,月營業額最好的時候達到10萬元。”李博說道。
新疆阿克蘇市電商產業園2019年成立,是南疆首個集商務、倉儲、物流、培訓、孵化等功能為一體的專業化電商園區,內設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區、阿里巴巴商學院培訓基地(電商培訓區)、電商企業孵化區等,目前入園企業84家,2019年園區銷售交易額超過4億元。“今年1月到5月,銷售額3780余萬元,線上銷售額占一半以上。”阿克蘇市商務局黨組書記關博介紹。
關博說,今年,園區緊跟電商直播潮流,將培養百名阿克蘇電商網紅人才。同時,園區規劃了退出機制,力爭把企業做精做強,同時設立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帶動當地貧困戶就業、創業,加大農村電商對接力度,幫助和帶動更多貧困戶銷售果品,助農增收。“我們已建立農村電商站點66個,幫助貧困戶銷售果品13噸,人均增收2200元。”
據悉,2020年,新疆將打造林果產業“一區三帶”(主要包括建設環塔里木盆地主產區核桃、紅棗、巴旦木、杏、香梨、蘋果產業板塊,吐哈盆地葡萄產業板塊,伊犁河谷和天山北坡葡萄、枸杞、小漿果、時令水果、設施林果產業板塊,)發展格局,合理發展早熟、中熟品種,適度發展加工品種,增加優質高端特色果品供應,實現早中熟與晚熟、鮮食與加工、食品與美容保健品種合理搭配,讓天山南北一年四季瓜果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