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20年退耕還林還草5.15億畝怎么做到的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7-23  來源:經濟日報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日發布《中國退耕還林還草二十年(1999—2019)》白皮書顯示,20年來,我國實施退耕還林還草5.15億畝,成林面積占全球同期增綠面積的4%以上。我國人多地少,為何要退耕還林還草?又是怎么做到的?目前還有哪些困難?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日前發布報告稱,地球比20年前更綠了,中國植樹造林貢獻最大。退耕還林還草造林占同期我國人工造林總面積的27.7%,占林業重點工程造林總面積的40.5%,位居各大林業重點工程之首。以退耕還林工程為代表的生態修復,在增加‘中國綠’的同時,也增加了‘世界綠’。”國家林草局退耕辦主任李世東說。

      我國人多地少,為何要實施退耕還林還草?1998年,長江、松花江、嫩江流域發生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澇災害,災害影響嚴重。1999年,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決定在四川、陜西、甘肅三省率先開展試點,正式拉開了中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建設的序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又啟動了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作。

      長江、黃河上中游地區是退耕還林還草主戰場。長江輸沙量減少,退耕還林工程功不可沒。20多年來,中央財政在長江經濟帶有關省份投入2000億元以上,實施退耕還林8000余萬畝,為長江經濟帶可持續發展夯實了根基。同時,退耕還林還草促進黃土高原實現了由黃變綠的嬗變,昔日的黃土高原真正披上了綠裝。

      20多年來,我國退耕還林還草5.15億畝是如何實現的?李世東表示,國家無償向退耕農戶提供了糧食、生活費補助。此外,國家還向退耕農戶提供種苗造林補助費。2014年8月份,國家啟動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提出到2020年將全國具備條件的坡耕地和嚴重沙化耕地約4240萬畝退耕還林還草。2014年至2019年,22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6783.8萬畝。

      “隨著前一輪和新一輪補助政策陸續到期,退耕還林存量逐步加大,鞏固成果壓力逐漸凸顯。尤其在高寒地區、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后續產業發展受到極大制約。這些地區退耕還林補助占農民收入比重較高,一旦停發政策補助,將影響脫貧甚至導致返貧,不利于退耕還林和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李世東說。

      業內專家建議,協調各有關部門,研究建立完善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的長效機制。對政策補助到期的退耕生態林,特別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生態林,長期給予特殊生態補償,并根據物價、經濟社會發展和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施動態調整,使其與對種糧農民的補貼基本相當。對部分質量較差的退耕林地,采取森林撫育、低產林改造、品種改良、灌木平茬、發展林下經濟等提質增效措施,大力培育森林康養、觀光旅游、休閑采摘等新型產業和業態,依托持續退耕所形成的森林資源實現自然財富向社會財富、經濟財富的成功轉化。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