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堅定“兩山”理念 建設森林浙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8-28  來源:浙江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  
        15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浙江作為“兩山”理念的發源地和率先實踐地,始終堅持以“八八戰略”為統領,緊緊圍繞習近平同志親自擘畫的戰略藍圖,一任接著一任干,一以貫之地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探索出了一條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

        林業是踐行“兩山”理念的重要陣地,肩負著優化生態環境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雙重使命。15年來,“兩山”理念為高質量推進“森林浙江”建設指明了方向,浙江林業在保障生態安全、改善生活空間、發展高效產業、提供生態產品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成為全國林業發展的先行地、示范地。

       踐行“兩山”理念

        領會科學內核

        “兩山”理念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內核和鮮明特色,要深入實踐“兩山”理念,首先就要正確領會其科學內涵。

        “兩山”理念是新時代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最優方案。“兩山”理念從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的角度,闡述了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兩者的關系,“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并非是不可調和的對立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雖然當前能源結構變動不大,應對溫室效應問題還未找到根本解決方法,但從發展的眼光看,更高效的資源利用方式、更智能協同的生產方式以及更清潔的新能源正在不斷被發現并快速迭代升級,只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就可以兼顧“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實現生態和經濟的協調發展。

        “兩山”理念是新時代解決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沖突的核心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生態系統內部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復雜系統,任何一個因素的變化都可能破壞平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懂得機會成本,善于選擇,學會揚棄,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任何發展方式絕不能以局部利益損害全局利益,以短期利益損害長遠利益,以當代利益損害后代利益,這是“兩山”理念的核心原則。

        “兩山”理念是新時代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最好注腳。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高屋建瓴地指出,改革開放先行優勢為浙江積累了一定經濟基礎和社會保障,開始有條件不用只顧眼前而是要著眼未來,七山一水兩分田的自然稟賦將成為未來藍海。生態資源是最寶貴的資源,生態環境是最重要的公用品,生態福利是最普惠的福利。當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生態產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強,山區群眾靠山吃山有了穩定的市場需求。事實證明,只要摒棄竭澤而漁的舊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生態化和生態經濟化發展,就能讓“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踐行“兩山”理念

        實現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間曾在《中國綠色時報》上發表省委書記論林業的署名文章。他指出,要堅持以林業現代化發展戰略統領林業工作全局,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正確處理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關系,統籌山區和平原、城市與鄉村的林業建設,通過發展生態林業來構建綠色生態屏障,發展富民林業來推動綠色經濟增長,發展人文林業來弘揚綠色生態文化,促進浙江林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習近平同志關于林業工作的重要論述是“兩山”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導林業現代化建設的具體部署。15年來,全省林業系統深刻領會、全力落實、努力實踐,林業建設事業取得顯著成效,多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生態保護修復,讓山更青水更綠。全面推進高水平國土綠化,變“生態洼地”為“生態福地”。通過大力開展“1818”平原綠化行動、“一村萬樹”行動和新增百萬畝國土綠化行動,全省完成造林綠化756萬畝、平原綠化261萬畝,新植珍貴樹9357萬株,建成基干林帶964公里,建設“一村萬樹”示范村786個,國家森林城市數量位列全國第一、省級森林城市實現縣級全覆蓋。全面開展濕地保護修復,變“污水池”為“聚寶盆”。出臺省級濕地保護條例,先行先試濕地生態補償,使功能退化嚴重的濕地得到保護修復。從建設全國第一個國家濕地公園——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開始,全省已建成國際重要濕地1個、國家濕地公園13個、國家城市濕地公園4個。許多濕地成為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濕地生態產品供給能力不斷提升。全面開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2005年以來,新建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14個、各類自然公園167個,自然保護地總面積占到省域國土面積的10%以上,以“錢江源-百山祖”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初具雛形。

        資源持續增長,讓綠色家底更殷實。森林資源持續增長,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1.15%、林木蓄積量達3.85億立方米。森林結構進一步優化,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比重提升至64.55%。森林生態功能顯著增強,2018年森林植被碳儲量和生態服務功能總價值分別為2.7億噸和6413.94億元。公益林和天然林保護全面落實。省級以上公益林擴面至4548.6萬畝,占林地面積的45.9%,累計發放補償資金168億元。天然商品林全面停伐。野生動植物資源日益豐富。全省29個重點珍稀瀕危物種開展搶救性保護取得實效,朱鹮、揚子鱷、百山祖冷杉等珍稀瀕危野生物種種群恢復成績喜人。古樹名木得到精心呵護。全省調查登記古樹名木27.5萬株,建立古樹名木主題公園247個。

        改革腳步不息,使“兩山”轉化通道更通暢。15年來,浙江深化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推動主導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促進林農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圍繞解決“山誰來經營、錢從哪里來、林如何富民”的根源性問題,不斷深入推進林權權屬、經營體制、林業金融、森林管理和行政服務等方面的改革。全省已建林業股份制合作組織246家,培育專業大戶4347戶、家庭林場1858個、林業合作社5512個。累計發放林權抵押貸款268億元,涉及借款農戶19萬戶。通過產業集聚、企業培育、品牌提升,不斷提升產業發展質量效益。2019年全省林業年總產值達6646億元,以占全國2%的林地面積創造了8%的林業產值。大力推進一二三產深入融合發展,一二三產比例調整到16∶41∶43,接近國際成熟優勢產業結構比例。林業電商等新興產業勢頭強勁,全省已建280多個林產品淘寶村,占全國同類總數的36%。中國義烏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成為亞洲最大的林業展會。通過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等生態服務產業發展,輻射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掙錢,“十三五”期間,全省森林休閑養生產業累計接待游客超過15億人次,產值約8305億元,占全省林業總產值的29.5%。“一畝山萬元錢”富民模式實現總產值235.6億元。全省農民13%收入來自林業,部分重點山區縣農民收入的50%以上來自林業。

        踐行“兩山”理念

        建成“森林浙江”

        15年來,“兩山”理念在實踐中不斷被驗證,又不斷指導實踐,為浙江林業取得各項成就提供了不竭動力。今后,浙江林業還將繼續堅定不移沿著“兩山”理念指引的路,高質量建成“森林浙江”,努力成為充分展示新時代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

        高起點謀劃“十四五”發展藍圖。以“八八戰略”為統領,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深入研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體制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主動謀劃一批重大改革、重大項目、重大平臺、重大政策,率先在全國基本實現林業現代化。

        高質量護美綠水青山。以新增百萬畝國土綠化行動為重要抓手,全力推進“六大”森林建設,努力建成布局合理、覆蓋城鄉、功能強大的森林生態體系。建立健全自然保護地管理制度,整合優化各類保護地,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積極推動建立“林長制”,強化濕地保護與修復建設,建立健全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制度,提升森林災害防控能力,加強林業執法隊伍建設。

        高效打通“兩山”轉化通道。全力支持工商資本“上山入林”,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優化林業產業投資環境,吸引資本、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全力強化林業科技創新驅動,以建設國家林草裝備科技創新園為抓手,實施核心技術攻關行動,打造林業機械化、智能化裝備產業高地。全力保障現代生態林產品供給,大力推廣“一畝山萬元錢”高效生態栽培模式,加快推進林業生產標準化、規模化、職業化、專業化和循環化。全力推進森林生態服務產業,推進十大名山公園建設,打造全國生態旅游首選地。主動對接智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