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林長制激發高質量發展綠色動能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12-08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遂川位于江西省西南部、井岡山南面,是典型的山區縣、林區縣,森林蓄積量達1623萬立方米,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記者日前就林長制改革工作專訪了遂川縣縣級總林長、縣委書記張智萍。
        綠色是遂川的發展主基色,生態是遂川的立縣主戰略。張智萍說,在推行林長制改革進程中,遂川確保綠色底色只增不減,聚焦生態脫貧、激活綠色引擎,為全縣高質量發展持續提供綠色動能。
        遂川在“一長兩員”的基礎上,增設了警長和宣傳員,組建起林長制“兩長三員”管理架構。對全縣1681名林長、31名警長、343名監管員、1316名護林員、354名宣傳員實行“林長五定”,即定區域、定人員、定職責、定任務、定獎懲,確保每塊林地都有三級林長、區域警長、監管員、護林員、信息宣傳員負責管護,形成了網格化森林資源保護體系。
        遂川建立了總林長常態化調度制、總林長約談制、林長巡山制,通過總林長發令抓重點、縣級林長督辦促落實、基層林長巡山控源頭,層層壓實林長主體責任,實現林長親手抓、親自督、親身巡,及時發現問題,督促整改銷號,統籌推進森林生態建設發展。今年3月5日,遂川綜合研判新冠肺炎疫情發展形勢,在全省最早發布了年度1號縣級總林長令,全面強化野生動物網格化保護,累計巡查重點場所1672處。
        為了讓林長制工作更智能,遂川引進了巡護手機智能終端系統,全縣296支村級專職護林隊實行山上巡林、線上打卡、掌上報送,各級林長可隨時查看護林員履職情況。同時,為全縣1.47萬余株古樹名木建立了數據庫,實施智慧掃碼識樹。采用無人機巡查林地動態和松材線蟲病疫情發展變化,扎實推進松材線蟲病防控。
        張智萍說,林長制改革給遂川帶來了三大變化:
        自然保護系統更完善。遂川設立了南風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五斗江國家級濕地公園、羅霄山大峽谷國家森林公園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地,遂川江省級濕地公園等3個省級自然保護地和5處縣級自然保護地,總面積近3.6萬公頃。全縣濕地保有量3295.77公頃,濕地保護率60.87%,超全省濕地保護率平均水平。中華秋沙鴨、鴛鴦等珍稀鳥類持續在五斗江國家濕地公園等地越冬。“贛湘兩省‘千年鳥道’護鳥聯盟”做法列入江西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及經驗做法第一批推廣清單。
        生態紅利釋放更持久。遂川通過整合公益林、天保林、國儲林和油茶、毛竹等生態項目,持續釋放生態紅利。免費提供杉木、木荷、油茶等苗木200余萬株,投入項目資金1.3億余元用于深山林區生態產業發展和脫貧攻堅。完成重點生態區位非國有商品林贖買改革試點面積1.06萬畝,其中涉及的43戶貧困戶戶均獲利8.06萬元。采取“政府主導、自愿委托、統一投保、賠款造林、生態復綠、還林到戶、還生態于社會”森林保險模式,全縣88.3萬畝集體公益林、229萬畝集體商品林以及68.3萬畝國有林均實現100%參保。
        綠色生態氣息更濃郁。推行林長制改革以來,遂川森林覆蓋率由5年前的78.5%增長至現在的79.07%。今年,全縣已完成人工造林2.7萬畝、森林“四化”建設2735畝。結合脫貧攻堅,安排油茶新造面積0.79萬畝,完成毛竹林低改1.2萬畝。全縣林下經濟總面積16.47萬畝,產值達5.92億元,先后創建了3個國家級示范社、4個省級示范社、3個省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2018-2019年,遂川連續兩年獲全市林長制考核第一名、江西省高質量發展先進縣,獲批為國家生態扶貧試驗區建設試點縣、省級生態文明示范縣。
        張智萍說:“林長制改革是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引擎,不僅讓遂川成功脫貧摘帽,更護牢了南井岡的綠色屏障,增厚了生態底色。”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