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環球動態 » 正文

      建設“海綿城市” 重塑城市文明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5-29  

        2015年“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名單日前出爐,重慶兩江新區悅來新城憑借引入社會資本、創新投融資方式的優勢,在全國諸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位列入選的16座城市之中。

        何謂“海綿城市”?形象地描述,即城市像海綿那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干旱缺水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它是對“以排為主”的傳統水資源管理理念的突破,是防止城市內澇的生態治水方式。

        那么,為何要建“海綿城市”呢?理由在于,轟轟烈烈的城市建設,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城市的水文條件,造成城市生態系統的紊亂。近些年,北京、杭州、廣州、武漢等城市遭遇暴雨襲城后,往往出現“城市看海”的內澇景象。此外,熱島效應、地下水枯竭、水環境污染、霧霾污染等城市病也隨之伴生。

        這些因城市生態病變而引發的城市病,不僅影響了城市化進程,更是危及到居民的生活品質。因此,改變城市的這種窘境和困局,已然是迫切之需。而構建能“吐納”、可“呼吸”的“海綿城市”,或正是打破這個困局的鑰匙,是治愈城市生態功能紊亂惡疾的良方。

        建設“海綿城市”,意味著,被水泥硬化的“鐵殼城市”,將逐漸變得可以自由呼吸、自然吐納。城市下水道作為排水防澇的“動脈”,壓力將得到極大的釋減,地面土壤、植草溝、下沉式綠地等將成為豐富的“毛細血管”,吸收城市多余的水資源。此外,依靠灌渠、泵站的“灰色”排放方式,將由可循環的綠色排水方式所替代。

        “海綿城市”的建設,不僅有利于城市的排水防澇,更重要的是,它還將重建城市生態,實現良性循環。不僅城市水資源得以優化,城市的氣候、環境而將因為“海綿城市”的建立而發生好的轉變,因為“海綿城市”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綠色”,讓生態回歸自然。

        盡管規模化的建設和改造,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但“海綿城市”建設的經濟效益不可小覷。它不僅是立足城市長遠發展的規劃建設,更是將在天然水系的保護利用上發揮重要作用。“海綿城市”建成后,可以實現水資源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將大幅降低水環境污染的治理費用。并且,“海綿城市”良好的排水防澇功能,還能極大地降低城市內澇造成的巨額損失。

        城市承載著我們的生活,它的健康發展與居民生活品質生活息息相關。“海綿城市”從構想走向實現,正在構建一種健康的城市生態循環,這無論是對于城市的發展,還是民眾生活品質的提升,都將釋放出巨大的福祉和可觀的效益。

        “海綿城市”的建設,它不僅僅是城市排水防澇系統的重建,也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建,更是城市文明的重建。構建“海綿城市”,城市將更接“地氣”,城市生態的循環將更加順暢,城市文明的發展方向也更加開闊。可以期待的是,隨著可以自由“呼吸”、回歸自然的“海綿城市”的建成,“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夢想,將變得更加真實、確切。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