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名單揭曉,全球共25個城市獲此殊榮, 其中我國武漢、合肥、濟寧、梁平、南昌、盤錦、鹽城等7個城市榜上有名。
“‘國際濕地城市’代表一個城市對濕地生態保護的最高成就,是目前國際上在城市濕地生態保護方面規格高、分量重的一項榮譽,此次武漢能夠通過認證,是對武漢多年來堅持濕地保護的最大認可,”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武漢濕地資源十分豐富,濕地面積16.2萬公頃,濕地率達18.9%,素來就有“百湖之市,濕地之城”。“但作為一個處于高速發展中的新一線城市,取得這一殊榮,著實不易。”
《濕地公約》是致力于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和合理利用的政府間協定,締結于1971年,至今已有172個締約方,我國于1992年加入,2005年入選常委會成員國。為以創促建、提升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濕地保護意識,倡導城市與濕地和諧共生理念,將城市發展與濕地保護深度融合,2017年,公約組織決定在全球開展“國際濕地城市”創建及申報認證工作。認證需按照《濕地公約》決議規定的程序和要求,由各締約國提名,經《濕地公約》國際濕地城市認證獨立咨詢委員會批準,最后頒發認證證書。
2018年,全球18座城市獲得了首批“國際濕地城市”認證,我國哈爾濱、海口、銀川、常德、常熟、東營等6城座市位列其中。再加上此次通過認證的7個城市,我國已有13個國際濕地城市,數量在世界各國中首屈一指。
今年11月,《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將在武漢舉辦,這是我國首次承辦這一國際濕地盛會,也是該盛會首次在“國際濕地城市”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