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濕地保護看中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11-04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黃山  

      從渤海之濱的黃河三角洲到高原群山間的青海湖,從北溫帶湖沼葦草遍布的黑龍江扎龍到熱帶紅樹林茂密的海南東寨港……中國濕地分布廣、面積大、類型豐富、物種多樣。

        今年是中國加入《濕地公約》30周年。30年來,中國不斷加大立法保護、科研監測、科普宣傳、國際合作等力度,把重要濕地納入生態保護紅線,濕地保護修復全面推進。

        目前,中國濕地面積約5635萬公頃,占全球濕地面積的4%。中國已指定國際重要濕地64處、國家重要濕地29處、省級重要濕地1021處,設立國家濕地公園901處。《濕地公約》共認定43個國際濕地城市,中國13個城市入選,是全球入選國際濕地城市數量最多的國家。

        這是中國濕地的家底,也是中國持續推進濕地保護修復的成果,更是對全球生態治理作出的積極貢獻。

        頂層設計日趨完備

        2022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正式施行,這是中國首部專門保護濕地的法律,確立中國保護優先、嚴格管理、系統治理、科學修復、合理利用的濕地保護基本原則。

        《濕地保護法》立法目的為:加強濕地保護,維護濕地生態功能及生物多樣性,保障生態安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濕地保護法》的實施,將為進一步加強濕地保護修復工作、持續提升濕地生態功能、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法律遵循。

        2003年,國務院批復《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2002—2030年)》。2015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先后將濕地保護納入其中,提出要建立濕地保護制度和濕地生態修復機制。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省級層面跟進制定了實施方案。國家層面的《濕地保護管理規定》等部門規章相繼頒布。濕地保護管理頂層設計的“四梁八柱”就此確立。

        28個省(區、市)先后出臺了濕地保護條例和辦法,因地制宜落實濕地保護政策。廣東將紅樹林保護納入地區濕地保護規劃;江西對征占用重要濕地和城區濕地、向濕地引入生物新品種等事項作出規定;《無錫市濕地保護條例》明確將面積小于8公頃的“小微濕地”納入保護體系。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始終牽頭擔負著濕地生態保護修復職責,不斷推進建立部門協作機制,增強濕地生態功能,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保障生態安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全國各級濕地管理機構相繼成立,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的分級管理體系穩步建立。

        保護修復成效凸顯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將重要濕地納入生態保護紅線,在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中將濕地列為一級地類,實施濕地保護修復項目3400多個,新增和修復濕地1200多萬畝。

        正在創建國家公園的遼河口濕地是全球溫帶河口濕地植被類型最完整的生態地塊。這里是全球黑嘴鷗最大種群的繁殖地,也是全球斑海豹繁殖的最南限。近年來,遼河口持續推進濕地保護修復,區域內重要物種種群數量明顯增加,黑嘴鷗繁殖種群由1992年的1200只增加到現在的1.5萬余只。

        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濕地有近300種鳥類在此棲息。近年來,山東大力實施黃河濕地保護和修復工程,黃河三角洲濕地面積已達約169萬畝,增加了22%。在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第三場集體采訪中,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白玉剛介紹:“生態好不好,鳥兒最知道。黃河三角洲鳥類已從187種增加到371種,相當于增了一倍。”

        2017年起,湖南在湘江流域8市啟動退耕還林還濕試點,累計完成退耕還林還濕面積3.85萬畝。“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洞庭湖區野生動物數量逐年增加。越冬候鳥等可能會進入人類生活區,我們將依法進行生態補償。”湖南省林業局濕地中心主任宋自力介紹,湖南已連續6年對洞庭湖保護區及其周邊1公里內鳥類、麋鹿等野生動物損害農作物進行補償。

        中國還是全球首個完成三次全國濕地調查的國家,各地建立了濕地調查監測野外臺站、實時監控和信息管理平臺并將逐步納入國家林草生態感知系統,實現監測監管一體化。自2018年起,每年對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開展監測并發布《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白皮書》。濕地研究中心、濕地保護與修復技術中心、濕地長期科研基地等國家級濕地科研創新平臺相繼建立,為推動濕地保護修復提供有力支撐。

        近日出臺的《全國濕地保護規劃(2022—2030年)》提出,到2025年,全國濕地保有量總體穩定,濕地保護率達到55%;到2030年,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初步建立,濕地生態系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明顯改善,使我國成為全球濕地保護修復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