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十措”并舉 植綠木里——青海木里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種草復綠工程紀實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12-01  
      青海地處世界屋脊,北依巍巍祁連,中貫莽莽昆侖,南峙唐古拉山,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于此并源遠流長,中華水塔滋養萬物,是世
       青海地處世界屋脊,北依巍巍祁連,中貫莽莽昆侖,南峙唐古拉山,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于此并源遠流長,“中華水塔”滋養萬物,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是中國乃至東南亞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在國家生態安全中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近年來,青海省委、省政府把全面推進木里礦區及祁連山南麓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維護青藏高原生態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科學謀劃,創新機制,加大投入,綜合整治,系統修復。中央機關、國家部委、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發揮優勢,從人才、資金、項目等各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和指導,著力打造青藏高原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的時代新樣板。

      經過兩年的艱苦努力,木里礦區共完成種草復綠3.53萬畝,實現了13個礦井、19座渣山治理全覆蓋。根據國家林草局西北院監測評估,復綠率、植被覆蓋度、水土上保持率均達90%以上,一度渣土遍地、礦坑交錯的木里礦區如今錯落有致、綠草如茵、水系聯通、生機勃發,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完成了“兩年見綠出形象”的階段性目標,交上了一份優異的答卷。今天的木里礦區,實現了系統保護的綠色重生和鳳凰涅槃,走上了進一步踐行新發展理念的時代新征程。

      推進木里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種草復綠是重點,也是難點,更是生態修復的關鍵。整治工程實施以來,面對嚴酷自然條件,缺肥少土、種草立地條件差、客土成本高、植被恢復慢等難題和挑戰,在國家林草局的大力支持和具體指導下,青海省林草局聯合相關廳局、當地政府、科研單位、施工企業,組織各方專家迎難而上,集中開展科研攻關,聚合精干力量突破難題,科學有序開展高寒草原修復,從方案制定、地面整形、土壤重構、植被重建、補植補種、后期管護、生態監測等分步推進,穩步實施,確保了木里礦區精準復綠、高效修復。

      多方試驗保質量。始終堅持科學治理總原則,開展草種選育、土壤改良、灌木栽培試驗和礦區植被恢復與植被正向演替機理研究等科技攻關,確保了工程的高質量推進。

      多土配伍打基礎。采取翻耕撿石、渣石篩分等一系列措施,將分離出的渣土與羊板糞有效混合,形成平均30厘米厚度種植層,改善了渣土的理化性質和生物特性,有效提高了通氣性和保水供肥能力。

      多肥組合增養分。著力通過有機肥、牧草專用肥合理配比,既增加土壤肥力,又維持植物生長所需養分,確保了肥力的持續供給,為復綠的可持續性打下了堅實基礎。

      多種混播促穩定。科學合理選種育種用種,優選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華羊茅、同德短芒披堿草等鄉土草種進行混播,切實增強了修復建植草地的生物多樣性和穩定性。

      多法保水穩墑情。充分利用羊板糞的保水性和無紡布保墑性,增加水分儲存,減少蒸發流失,確保了植物正常生長和安全越冬。

      多措并舉嚴流程。在施工現場及時總結推廣了“覆、撿、拌、耙、種、耱、鎮”七步法種草復綠技術,保證了精細化施工和建植成效。

      多頻監測補短板。應用先進的綜合監測技術,對木里礦區修復區出苗、生長、越冬以及返青進行全程全域監測,及時研判問題和不足,為精準修復和鞏固成效提供科學支撐。

      多方合力強管護。全面落實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和屬地政府管護責任,細化多項管護措施,按照年度目標開展全過程管護保育。

      多項技術開新路。青海林草部門制定了13項技術規范,完善了9項工作措施,種草復綠中集成應用的凍土層地貌重塑、無客土土壤重構、植被重建等技術,在全國具有首創性,極大地豐富了高原高海拔高寒地區生態修復實踐,特別是探索建立了海拔4000以上高寒草原“土—草—水—肥”一體化治理修復新模式,開創了青藏高原開展大規模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的新路徑。

      多點示范樹形象。選派23名處級以上干部、110名專業技術人員分批駐點開展“一對一”的技術服務指導,在礦區現場設立臨時黨支部,將黨員管理教育融合在施工一線,黨員領導干部示范引領,農牧民管護員跟班巡護全覆蓋,以點帶面推動種草復綠任務得以全面完成。

      2021年7月下旬,中央檢查組對木里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進行“回頭看”時,對植被恢復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2022年,按照“應綠盡綠,應種盡種”的原則,制定技術方案,全面開展了補植補種補肥“三補”工作,完成種草復綠4800多畝,進一步鞏固提升了生態修復的整體效果。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今天木里礦區的山綠了、水清了、天藍了,但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任重道遠,保護“中華水塔”,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的源頭責任重于泰山,打造青藏高原乃至世界生態文明高地的歷史使命更加艱巨。

      “林草興則生態興”。青海省林草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更加自覺肩負生態保護建設重擔,心懷“國之大者”,堅持山水林田草湖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面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筑牢青藏高原生態本底、安全屏障,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青海做出更大貢獻。

       

      (來源:?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