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安徽省林地保護管理條例》《國有林場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以全面落實安徽省林業局、安徽省自然資源廳《關于試行建設項目永久占用林地“占補平衡”管理的通知》為抓手,出臺了《青陽縣林地“占補平衡”管理實施方案》(試行),全面落實林地占補平衡工作,確保區域內林地總量不減少、國有林場林地面積總量穩定,森林覆蓋率不降。
設立一個補充林地儲備庫。為有效緩解林地供需矛盾,實現森林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按照“先補后占、占補平衡”的原則,有效補充林地資源,及時建立了縣級補充林地儲備庫,用于申報項目建設使用林地的儲備資源。補充林地儲備庫由縣政府統一管理,縣林業主管部門具體負責。
落實兩類林地平衡。以地補林,占補平衡。主要從全縣閉坑礦山中不適宜規劃為林地的地塊,邊開采邊治理礦山中治理后的土地中不適宜規劃為林地的地塊,規劃區內永久規劃為城市綠地的建設用地,國土三調為“未利用地”、林地“一張圖”為非林地土地,以及其他土地等5個渠道,落實建設項目占用林地的平衡指標,從源頭上保障補充林地資源。以林補林,進出平衡。統籌調控現有的林地資源,如實平衡占用國有林場林地、公益林、退耕還林等林地平衡工作。2023年4月11日,經青陽縣人民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在青陽縣園藝場國有林地中,按有關項目占用國有酉華林場對應面積的林權,變更為國有酉華林場所有,切實保障國有林場林地面積的長期穩定。
健全三個工作機制。林地占補機制。青陽縣嚴格林地認定,按照申請、核實、公示、確認、造林、驗收、變更的流程,為占補平衡提供技術支持。補充林地持續核查機制。對已納入補充林地儲備庫的地塊,每年核查一次,對管護不到位、林分質量下降,甚至退化、滅失的,扣減當年度使用林地指標。多元化主體投入機制。鼓勵和支持多元化主體投入開展礦山生態修復為林地占補平衡試點工作。按照“誰修復、誰受益”的原則,符合《造林技術規程》人工造林技術要求的,礦山生態修復投入主體可以享受造林補貼,由生態修復主體向縣林業局申報辦理。
堅持四項工作原則。堅持生態優先、嚴格保護。強化林地保護意識,嚴格控制建設項目占用林地,不斷強化林地規劃管控,全面加強林地用途管制,嚴守林地保有量,切實保障國土生態空間。堅持節約利用、綠色發展。健全完善林地保護利用政策,轉變林地利用方式,強化占用林地總量控制,穩步提高林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切實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堅持先補后占、總體平衡。統籌加強林地資源的有效配置,堅持激勵約束并重,按照“先補后占、占補平衡”的原則,通過開展礦山生態修復形成的林地等,用于建立補充林地儲備庫,積極拓展綠色發展空間。堅持政府主導、量質并舉。嚴格落實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目標責任制,引導多元化主體按照“宜林則林”的要求開展礦山生態修復,堅持量質并舉,強化監測評價,確保林地保有量動態平衡,并及時更新林地數據庫,優化林地保護利用結構與空間布局,合理配置林地資源,實現林地生產力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