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綠化行動持續有力開展。完成長江防護林、珠江防護林等重點工程并組織實施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專項、國土綠化試點示范等項目,10年來累計完成人工造林(更新)1648.7萬畝,全省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3.1%,居全國第二位。在全國率先實施森林質量提升工程,10年來累計完成低產低效林改造1320萬畝,森林撫育6519.75萬畝。第七次全省森林資源二類調查結果顯示,全省森林資源狀況與上次調查(2009年)相比,呈現出“三增長、一提高、一優化”(即森林覆蓋率、活立木總蓄積、森林面積增長,單位面積蓄積量提高,林分結構進一步優化)的良好態勢。在全國首個實現設區市“國家森林城市”全覆蓋,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78個、“江西省森林鄉村”2011處、“江西省鄉村森林公園”378處,擁有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6家、省級森林康養基地125個。
現代林業產業體系邁出新步伐。江西省政府與國家林草局共建江西現代林業產業示范省。與中林集團共同組建中林(江西)林業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全省建有油茶林1560萬畝,竹林1765萬畝,林下經濟總規模3762萬畝,2022年,全省林業總產值突破6000億元,居全國第一方陣。2020年以來,江西省政府每年出臺一個推動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文件,制定“油茶產業三千工程”“竹產業千億工程”“林下經濟三千億工程”等發展目標,今年,省委、省政府出臺《江西省推動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不斷強化林業產業頂層設計和政策引領。聚力打造“江西山茶油”特色品牌,贛南茶油品牌價值達66.85億元,躋身中國首批農產品地域標桿品牌。連續舉辦十屆中國(贛州)家具產業博覽會,成功舉辦兩屆鄱陽湖國際觀鳥周、三屆森林旅游節,不斷唱響林業生態品牌。
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更加暢通。依托南方林業產權交易所,建立全國首個全省性林業金融服務平臺,協同金融機構推出林權抵押貸款和林農快貸、網商林貸等信貸產品,全省累計發放林權貸款超320億元。創新推出林業要素交易平臺,實現山茶油、紅木制品等10個品種產品線上交易,累計交易額6.24億元。支持資溪、崇義建立“兩山”轉化林權收儲運營中心,指導資溪、崇義、樂安、宜黃試點建立林權收儲(發展)中心和收儲基金,推動萬年、南豐、進賢等地在全國率先開展濕地資源運營機制創新試點。建立林業固碳增匯和價值實現機制,制定《江西省林業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方案(2021-2030年)》,啟動森林固碳增匯、CCER林業碳匯項目開發、林業碳中和、林業碳匯監測計量等4類林業碳匯試點工作。萬年縣被列為全國首批林業碳匯試點縣。撫州市完成全國首例遠期林業碳匯收儲交易。
林業制度體系不斷完善。林長制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在全國率先全面推行林長制,全面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組織架構,連續多年在全國考評中名列前茅。上饒市、撫州市林長制工作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成功舉辦全國首屆林長制論壇,正式上線江西省林長制數字管理平臺,發布《林長制工作規范》地方標準。林業生態保護立法日臻完善,先后出臺《江西省濕地保護條例》《江西省候鳥保護條例》《江西省林長制條例》《江西省山茶油發展條例》地方性法規22部、省政府規章6部,內容涵蓋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地、濕地等多個領域,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快建立。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西片區)獲批設立,井岡山國家公園被納入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江西武功山地質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世界地質公園候選地。全省已建成自然保護地542處,其中國家公園1處、自然保護區190處、風景名勝區45處、森林公園182處、濕地公園109處、地質公園15處,有效保護了全省50%以上的自然森林生態系統、30%以上的自然濕地生態系統和90%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聶林 陳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