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他是一名勇于擔當的中共黨員,時刻牢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有人說,他是一名保家衛國的退役軍人,時刻不忘沖鋒陷陣的軍人本色;
還有人說,他是一名英勇無畏的防火戰士,時刻戰斗在防火的第一線。
他就是龍山村黨總支書記、村級林長王發才,守護著2000余畝山林,是龍山村村民心中的“森林守護神”。
責任在肩,做綠水青山守護者
王發才生在龍山村,長在龍山村,對于這片土生土長的地方有著深厚的感情。2016年,組織上找到了王發才,向他說明了村級工作的困難,希望他能去村里主持工作,王發才絲毫沒有猶豫,立即辭去了當時年薪20萬的國企高管工作,毅然將所有精力投入村里,用他雷厲風行、嚴謹扎實的工作作風,穩定群眾,有條不紊地推動各項工作。
“當一方林長,保一方生態”,自全面推行林長制以來,王發才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覺和強烈的使命感,盡心盡力履行守護一方山水的職責。
雖然退役多年,王發才仍保持著嚴格的軍隊作息習慣。每天清晨5點半,便騎著電瓶車在山頭和村莊間穿梭。每逢防火期、防蟲期,他都要組織護林員巡山,一條條巷道貼標語,一遍遍到戶發資料,一步步攀爬山嶺瞭望……宣傳森林防火知識、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違法行為,7年來,他跑遍了村里林區的角角落落和溝溝坎坎,全心全意地守護著村里的一草一木。
“一看、二問、三巡、四查、五訪、六回頭”,林長巡林“六步法”早已深深地刻在王發才的心里,即便今年年初感染了新冠肺炎,直不起腰,他也忍著疼痛堅持巡查林區情況。他總說:“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軍人的戰斗口號!我雖然退役了,但是軍人退伍不褪色!”
工作在手,做巡林防火監督者
龍山村轄區范圍內共有五座山,分別是龍山、九連山、梅子山、鏡子山、后鐘山,森林防火任務非常艱巨。對待巡林防火等工作,王發才始終堅持身先士卒,即使工作再忙,他總要到林場內轉一遍,他常說:“護林工作不可輕視,一點星火就可能釀成一場災難,危及整片山林,不能有一絲疏忽。”
2019年4月7日,博望區橫山發生火災,王發才聞訊第一時間到達現場,有序組織安排村森林防火應急小組成員開展滅火工作。在救火搶險過程中,大火、高溫、濃煙,高強度的撲救工作造成他的心臟病有復發的跡象,面對身體的抱恙,他沒有選擇退縮,而是堅守在一線,他迅速掏出速效救心丸含在嘴里,嫻熟地操作風力滅火機,化身防火戰士與火激烈搏斗,直到火情控制后,他才仰躺在地上,大口喘著粗氣,恢復自己的體能。
對于林長的這份責任,他說:“作為一名基層林長,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必須牢記職責、高度警惕,堅守好我的工作崗位,為建設我們的綠色家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致富在心,做家鄉發展先行者
近年來,在王發才的辛勤守護和耕耘下,龍山村青山掩映、風景如畫。他以林長制為引領,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他說:“保護生態環境,要致力于實現經濟與生態共贏、發展與富民同步。”
為促進本地綠色生態產業發展,王發才積極尋找產業合作對象,通過走訪與協調,最終與本村村民薛良瑤達成合作,將梅子山山頭租賃給他養殖家禽,并成立當涂縣梅山養殖場,以生態種養相結合的模式,不但提高了家禽的品質,而且對于林木的生長也有極大的好處,目前梅山養殖場養殖家禽12000余只,每年創收30萬余元。
為了更好的做好林業工作,將保護生態環境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相結合,王發才通過調查走訪,發現紅葉石楠和櫸樹適合在本村范圍內生長。回村后他第一時間聯系尋找有意向的村民,最終與本村村民薛朝飛達成合作意向,在40畝山地內共引進2萬余棵紅葉石楠和櫸樹樹苗,現已經過2、3年的細心養護,目前樹木成長態勢良好,預計5年左右樹木成林后將帶來豐富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