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在快速城市化的過程中,人口膨脹、城市擁擠、資源緊張、交通擁堵、大氣污染等突出困境往往成為世界大城市普遍面臨的發(fā)展難題。如何有效克服這些“大城市病”,更好地拓展和延伸自己的發(fā)展之路,需要對城市功能定位進行再認識再明確。綜合來看,從做“加法”到做“減法”,是眾多城市的共同選擇,也是被實踐證明了的正確選擇。
當前,北京已發(fā)展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但過多的功能集聚、凸顯的人口資源環(huán)境矛盾,已讓這座城市有些不堪重負。要追求更有質量和效益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有效治理“大城市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從今天起,本報推出“世界大城市如何疏解功能”專欄,集中介紹國外一些大都市在城市功能疏解方面的經驗做法,以供借鑒。
“人口問題是世界大城市的通病,一個城市需要由多個樞紐來連接,而有14個迷你城市的倫敦將這些樞紐的特點發(fā)揮到了極致。”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教授、“全球城市”概念的提出者薩斯基婭·薩森如是說。
倫敦有14個迷你城市,而且是分散式的。薩森表示,北京完全可以借鑒這種方式,將城市人口有效疏解。
1500萬是人口紅線
“成為一個全球化的城市,本身就需要這一城市容納比別的城市更多的人口。因為一個世界級城市不僅要有功能更加齊備的政府部門存在,也需要各式各樣的就業(yè)人口。”薩森表示,一般而言,一個世界級城市容納的人口最小數值在300萬人,最大數值在1500萬。一旦一個城市的人口達到了1500萬的“紅線”,那么人口問題將成為城市面臨的一個真正挑戰(zhàn)。
薩森表示,經過測算,如果人口超過1500萬,將很有可能成為一種“負擔”。它將產生很多的“副因素”,諸如增加成本,所有的基建設施將無法有效管理,最明顯的是產生大規(guī)模的交通問題。
應該看到,不僅中國存在這樣的問題,如今全球很多的世界級城市也逐漸步入這一人口問題的困境。太多人涌入中心城區(qū),因為它創(chuàng)造了幾乎所有的就業(yè),同時也產生了大規(guī)模的交通堵塞。
曾幾何時倫敦的人口處在不斷增長的態(tài)勢,但如今,很多人開始離開這里。因為像利物浦、曼徹斯特等生活成本更低的城市,都正在變得更具現代化,許多小城市開始建造大型博物館等來吸引人群。
像英國廣播公司這樣的大型企業(yè)開始將大部分運營活動轉移到曼徹斯特。這樣的發(fā)展是非常好的,在某種程度上,它使得倫敦的城市功能被疏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