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調查報告稱京滬綠色建筑面積超美國大城市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6-19  

        全球最大商業地產服務和投資公司世邦魏理仕16日在滬發布的《中國綠色建筑新紀元》白皮書顯示,北京、上海以近2000萬平方米的綠色建筑面積名列榜單前兩位,超越芝加哥、紐約、華盛頓等美國大城市,而深圳、天津和武漢也位列十強。

        截至2015年4月,中國綠色建筑的總量已經達到3.2億平方米,是2008年中國綠標啟動元年的154倍。目前,中國綠色建筑領域共存兩個評價系統,即中國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和美國綠色建筑協會所制定的LEED認證并行。

        此外,白皮書還指出,在引入綠色建筑概念較早的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綠色建筑經濟效益初顯成效。

        在租金和出租率等物業表現方面,世邦魏理仕選取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成都五個城市中獲取LEED認證的甲級寫字樓項目,將其租金和出租率表現與未認證的同等級樓宇進行對比分析,發現五大城市內LEED甲級寫字樓平均租金均較非甲級寫字樓項目出現溢價,溢價比例在1.5%至25.7%之間。

        綠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并非高不可攀。世邦魏理仕中國區研究部執行董事陳仲偉表示,“中國綠色建筑評價標識下項目增量成本增幅在0.8%至6.1%之間,如項目目標達到LEED鉑金級認證,則增量成本也僅約2%”。

        就新建建筑而言,如果項目按照中國國家綠標設計,且綠色建筑顧問小組在建筑規劃設計初期便介入方案,那么該建筑達到LEED金級認證幾乎不需要額外的硬件成本投入。

        盡管在中美主要城市綠色建筑面積總排名內,中國主要城市毫不遜色,但就人均擁有綠色建筑面積擁有量而言,中國仍落后于美國。深圳雖以人均1.31平方米在中國國內城市中名列第一,但僅勉強列于榜單的第20位。

        除深圳外,中國其余城市的人均綠色建筑面積均低于1平方米,其中沈陽等二線城市人均量不到0.2平方米。為此,世邦魏理仕中國區資產服務部資深董事譚健雄表示,“隨著新型城鎮化的不斷推進,中國的綠色建筑政策和標準應繼續朝著建筑全生命周期、兼顧靈活度和細致性以及更高的市場化程度方向演進”。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