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老楓楊下的美麗鄉愁 留住城市記憶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8-17  

        香樟路一年四季綠意盎然,櫻花路一到春天粲若游云,桂花路仲秋時節清香四溢,還有廣玉蘭路、茶花路、紫薇路……這是城市建設者最近幾年精心打造出來的一些景觀路、形象路。但是,對于回鄉的游子,印象最深的卻是河邊那幾棵刻滿皺紋、長滿疙瘩的老楓楊。感謝城市規劃者在修建河濱公園時沒有將它們推倒、移走,而是讓它們依然靜靜地站在那里,生長著,芬芳著,美麗著。

        如今,不少城市在街道、建筑、廣場的設計上互相模仿、抄襲,往往一片新區、一條新路的規劃上馬后,就將舊的行道樹全部砍倒,不計成本地盲目引種新栽,不論樹種是否適合本地的土壤、氣候、環境等,一味求綠、求新、求美。如此導致的“南北方一個樣,大小城市一個樣”,對于城市特色來說何嘗不是一種破壞?

        對于一座城市而言,留住傳統,就是留住城市的歷史、記憶,就是留住城市的根。傳統的東西,比如老建筑、老街道、老地名等,專家們已經呼吁得很多了,而對于曾經為城市遮風擋雨、帶來美麗風景的老行道樹,卻鮮有人關注。于是,一些老行道樹由于“有礙”觀瞻、“阻礙”了城市發展而被推倒、移栽。

        其實,一些行道樹歷經歲月的洗禮,站在那里數十年、上百年,有些甚至比一座城市的歷史還長。它們盡管不夠氣派、規整、名貴,卻是一代人甚至幾代人城市記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那里有童年的記憶、青春的浪漫、過往的歲月,有些甚至還成為民間故事、歷史傳說的載體。沒有了它們,城市就沒有了歷史與根基,就會給生活于此的人們心底留下缺憾與惆悵;沒有了它們,回鄉的游子就會找不到回家的路。因此,作為城市建設者,要像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一樣,摸清城市里有多少老的行道樹,并在城市規劃時充分加以考慮;要像尊重老人一樣珍視、呵護它們——不僅僅是為了讓它們安心地繼續活著,也是為了讓城市更加綠色、健康、環保、包容,更有自然氣息和生命厚度,更是為了讓我們擁有盡可能多的記憶和鄉愁,知道回家的路。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