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等單位聯合發布了生態城市綠皮書——《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發展報告(2015)》。綠皮書公布了2013年我國284個生態城市“健康排名”,在全國綜合創新型生態城市發展指數排名中,北京位居第一。
綠皮書進一步完善生態城市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和動態評價模型,按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循環經濟型、景觀休閑型、綠色消費型、綜合創新型六類評價分析全國284個生態城市建設和發展狀況,對其“健康狀況”進行排名。
在2013年我國綜合創新型生態城市發展指數100強榜單中,北京、深圳、上海名列三甲。依據綠皮書對“綜合創新型生態城市”的解釋,此類城市實現了高效的區域創新體系、健康的生態區域以及精明的城市結構三者有機結合,具備優良的自然生態、和諧的人居生態、寬容的文化生態、高端的產業生態、健康的區際關系生態,并在所在區域發揮著突出的引領輻射作用。綜合創新型生態城市指標體系包括14個核心指標和6個擴展指標,包括百萬人口專利授權數、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機場客貨運吞吐量、軌道交通運營里程、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額等。
綠皮書從生態環境、生態經濟、生態社會、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將我國綜合創新型生態城市100強分為服務類城市、創新類城市、經濟類城市和環境類城市四類,北京、上海位于第一陣營的服務類城市。綠皮書稱,這表明北京和上海在創新型生態城市建設中位于我國的頂尖水平。
綠皮書也坦言,北京和上海在城市發展的同時,應當格外關注自身的環境質量,應采取合理舉措,大力推動生態經濟和創新能力等方面綜合實力的提高,尤其要注重城市生態環境的治理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