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今年以來南京移走砍掉多少樹? 市園林局回應六大疑問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9-16  

          大陽溝30號砍伐了200多株水杉、江藝路移植近100株香樟、湖南路兩側及云南北路移植140株法桐……今年以來,南京移走、砍伐的樹有不少。為何頻頻有樹“搬家”?為何要反季節移植?有網友護綠心切,提出質疑。日前,現代快報記者采訪了南京市園林局,相關人士針對質疑一一進行了回應。據不完全統計,由于大規模的市政工程建設和商業性開發,南京今年以來移植和砍伐的樹木總數在1000株左右,而尷尬的是,建設項目在規劃和設計環節并不注重景觀需求,從而導致園林綠化部門的缺席和失語。

        今年以來

        移走砍掉多少樹?

        回應:據不完全統計,約1000株,砍伐不到10%

        今年以來,南京移樹、砍樹頻頻發生。近期,有網友發帖質疑南京市園林局今夏批準損毀的綠植數目較多。

        據不完全統計,南京今年以來移樹、砍樹總數約1000株。其中砍伐較少,不到10%,如秦淮區大陽溝的200多株水杉,胸徑過大,不適宜移植。該人士說,移樹、砍樹原因主要是各類城市建設,包括公共市政工程建設和商業性開發。

        近三四個月,南京移樹總數超過500株。現代快報記者打開南京市園林局官網,在審批公示一欄下發現,過去的一個月,共有24起移植或砍伐審批。這名相關人士解釋,除了道路拓寬、地鐵建設以及正常的商業性開發建設,還有一些安全消險問題也涉及到樹木移植、砍伐問題,如小區樹木遮擋光線、導致圍墻開裂、觸碰到高壓線等,都要及時進行處理,不然會影響市民的正常生活。

        移植砍伐

        是如何審批的?

        回應:十分嚴格,超100株須報請市政府審批

        按照相關規定,無論移植或砍伐都要經過嚴格的行政審批程序。項目的建設設計方案一旦牽涉到動樹,須上報至園林綠化行政部門。園林工作人員會趕到現場進行核對,了解樹的長勢、數量等情況,并盡量對方案進行優化,減少移樹或砍樹的數量,最后進行審批。

        涉及到古樹名木要盡量避讓,超過100株以上的樹木移植或砍伐,須報請南京市政府審批。

        為何反季節移植

        越來越多?

        回應:移樹時間和工程開工時間不一致

        法桐等落葉樹種適合在冬季休眠期移植,香樟等常綠樹種最好等到陽春三月。“但很多園林附屬工程都是跟著重大工程項目走,有時間限制,我們也很無奈。”他表示,如果移樹時間和工程開工時間不一致,一方面,園林部門會告知建設單位,反季節移植花費的成本更大,而且成活率也會降低;另一方面,園林部門會提高樹木移植技術,使包裹樹的土球更大,并澆灌生根劑和水,提高養護要求。“我們會督促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簽訂一份保證書。”他說,按規定,正常移植成活率要達到百分之百;反季節移植要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一旦出現樹木死亡的情況,將進行處罰。

        每年移樹、買樹

        要花多少錢?

        回應:很難統計,而買樹價格普遍不貴

        有網民表示,移樹、砍樹需要花費大量財力。不過,這名相關人士表示,南京的道路綠植并不屬于名貴樹種,價格普遍不貴。而移樹、買樹的總數,很難統計。

        他表示,園林工程跟著具體的施工項目走,園林部門只負責審批、監督,所以難估算。“移樹的代價并不能僅僅通過樹的價值計算。”他說,這些樹有很大的景觀和歷史文化價值,但由于城市的建設和發展,需要做出一定的取舍和讓步。“如太陽溝的水杉秋冬季景觀就很漂亮,但這塊土地未來將建成一片保障房供市民使用。”他說。

        移走的樹木還好嗎?

        回應:有的重新利用,有的移到苗圃休養

        這名相關人士說,他們一直在盡力提高管養技術,讓移走的樹被重新利用起來。“以前都是移到苗圃去,現在更多重新應用到景區上。”他說,如北京西路移走的銀杏,在麒麟生態科技園繼續“站崗”,長勢很好,有的移走的樹木,重新栽到了其他道路上。一些移走的樹喪失了景觀價值,只得移到苗圃“休養”。

        現有綠評機制

        是否會撤銷?

        回應:有滯后性,正考慮用新機制取代

        在地鐵、城市道路、過江通道等重大工程開工前進行“綠評”,南京是首創。不過,這名相關人士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今后這種綠評機制可能被新的機制取代。他說,以往市民及相關專家在綠評會中的建議被吸取采納,對南京工程建設中的綠化保護是有一定作用的。“但綠評環節被放在規劃后,在整個規劃設計階段無法介入,是很滯后的。”他說,這往往導致綠評與已經成型的規劃設計方案產生矛盾,不得不折中、讓步。規劃設計已經決定了移不移,綠評頂多促使移樹減少。“我們正在考慮以新的機制取代。”

        立項規劃設計

        均沒有園林部門參與

        南京市園林局相關人士坦言,這幾年的確移了不少樹,但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市政民生工程,如地鐵三號線、太平北路的拓寬出新等,這屬于不得不移植。況且,很多移植屬于臨時性移植,工程項目完成后會買苗木填上,把綠色還給市民。

        關于移樹,他認為最大的問題在于城建和園林景觀間的平衡——建設項目在立項、規劃和設計環節中,均沒有園林部門參與,“建設設計方案獲批后,涉及到動樹,由于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支撐,我們根本無力駁回,只能盡量優化移樹方案。”

        近期砍伐、移植情況

        ●2015年5月,模范馬路西延近百株法桐被移植。

        ●2015年7月,為建湖南路地下商業街,湖南路兩側及云南北路共140株行道樹被移植。

        ●2015年8月,秦淮區大陽溝30號,200多株水杉被砍伐。

        ●2015年9月,雨花臺區江藝路邊,近百株長了數十年的香樟從樹池被移植,現場留下部分殘枝落葉。

        補種量遠超移植量

        除了移樹和砍樹,南京去年進行了大量補植。去年一年,南京地區共種植喬木805245株。此外,單株灌木,1439216株 ;片植灌木,4547096株。大部分在河西片區。

        南京市園林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由于幾個大的工程建設,如湖南路地下商業街、模范馬路西延改造等,造成樹木移植,但近幾年南京補種綠植的數量很多,遠遠超過移植的數量。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