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日本大地震為契機,東京對未來十年的發展之路進行了深入而全面的探索和規劃,并于2011年12月23日公布了東京2020年城市發展戰略規劃,規劃圍繞提升東京整體實力水平的八大目標和十二個工程展開,與以往的發展規劃相比新規劃更加重視城市防災、能源和提升城市的國際競爭力,該規劃的頒布實施將為引導日本走出地震陰影、保持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其中的八大目標為建設具有超強抗災能力的城市;建設高效自給的能源分散型低碳社會;建設水域空間和綠色長廊環繞的魅力城市;建設海陸空一體、具有超強國際競爭力城市;建設產業魅力和城市魅力兼備、發展軌跡獨特的城市;建設靈活應對少子老齡化問題的世界模范城市;建設人人有創業機會、杰出人才輩出的城市;建設人人愛運動、青少年兒童有夢想的城市。本文將重點介紹其中與防災救災、能源利用和市容市貌相關的三個目標。
目標一:建設具有超強抗災能力的城市,使東京具備讓世界信賴的城市安全性能
1. 集中力量開展抗震加固措施,把東京建成不受地震影響的城市。實現緊急運輸道路橋梁周邊的建筑物、政府指定救災醫院、中小學校等對抗震救災具有重要作用的建筑設施全部具備抵御強震的能力,使東京的防災救災能力有質的提高;所有城市主干道具備火災隔離功能,實現火災零擴散。
2. 最大限度發揮互幫互助的力量,將災害損失最小化,以最快速度恢復城市各項功能。組建鄰里防災互助組,構建適合大城市的互助機制,通過地區間的合作實現受災時期社會的安全和安心;制定災害時期回家困難人員救助政策,完善回家人員臨時侯援設施、通信聯絡等基礎設施,避免因市民回家心切導致的城市混亂;建設自來水管等重要生活基礎設施的備用機制,把災害給市民造成的影響最小化。
3. 加強因氣候變化導致的城市型暴雨等災害的應對措施。劃定塌方警戒區,建立市、區、村不同級別的避難體制,提高地區的災害應對能力。
目標二:建設高效自給的能源分散型低碳社會
1. 籌劃東京獨創的新能源政策,兼顧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發展低碳型經濟,同時要做好充分準備以保證能源安全;建設能源利用效率世界第高、環境壓力世界最少的環保先進城市,即使災害時期也具備強大的能源供給能力,足以充當日本的“發電機”。
2. 在東京推廣普及世界最先進的低碳技術。推廣使用世界最先進環保技術的同時,在東京全面開展碳抵消政策;在建筑界普及利用高水準的節能技術,提高市民對低碳型建筑的認可度;在城市建設中普及能源管理技術,實現能源供給最優化,加大可再生能源和閑置能源的使用量。
3. 創造清潔的城市環境。利用日本的先進水凈化技術改善城市水質,加強城市水域空間的休閑娛樂功能,將東京建成“水之都”;減少城市垃圾的產生,使有限的資源無限地循環使用。
目標三:建設水域空間和綠色長廊環繞的魅力城市
1. 將東京的綠色網絡銜接起來,把東京優美的自然環境傳承下去。新建433公頃的城市公園,繼續擴容城市綠色面積;在新種植100萬株街道樹的同時,對東京的五萬株大型樹木進行徹底保護和修整;將城鐵調布保谷沿線且跨東京荒川和多摩川的直徑為30千米的綠色地帶連接起來,形成由公園、綠地、河流組成的綠蔭網絡;深入開展造綠、護綠、惜綠的綠色運動,鼓勵市民和企業自發參加環保活動。
2. 充分挖掘城市水域空間的價值。在水邊開展各種活動,開設露天咖啡館等商業設施吸引市民來水邊休閑娛樂;將水域空間建成文化和信息的聚集地,吸引年輕藝人等時尚人士來此活動,以創造新的城市文化。
3. 創造首都新城市景觀,提高東京的城市價值。創造代表首都形象的城市景觀,同時設立東京歷史文物景觀保護基金,將城市的歷史傳承下去;城市核心區域實現完全無電線桿化,到2020年東京周邊區縣無電線桿區域比2010年增加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