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游業已成為拉動消費一大引擎的當下,我們不僅要樹立文化自信,打造獨具特色的旅游文化,還要切實提升服務質量,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這才是游客們亟待滿足的需求。同理,在更多的領域和地方,在鼓勵創新的同時也要牢記,不可舍本逐末,不可背離基本的發展規律。
據報道,隨著電視劇《瑯琊榜》的熱播,劇中“瑯琊山”究竟在哪里也引發熱議,安徽、江蘇、山東等地展開歸屬地“爭奪”。近日,安徽滁州瑯琊山悄然把景點“會峰閣”更名為“瑯琊閣”。
5年前,張家界景區把著名景點“南天一柱”改名為電影《阿凡達》中的“哈利路亞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明眼人都看得出,景區更名之由恐怕在于搭便車、吸引眼球和游客。
多年來,以熱播影視作品帶動相關地方旅游業發展的例子并不少見。好風憑借力,在旅游業風生水起的今天,借勢營銷本來無可厚非,但怎么借還是要把握好一定的尺度。如果景區與熱門影視劇之間沒有歷史淵源,缺乏現實聯系,即便弄個噱頭吸引來游客,也很難帶來“不虛此行”的好口碑。
以滁州瑯琊山為例,就是在這里,歐陽修寫下了傳頌千古的名篇《醉翁亭記》。放著這么好的文化資源不深入挖掘善加利用,非要傍身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影視劇,豈非舍本逐末?一個景區的文化,承載著當地的地理風貌和歷史積淀,從名字來歷到有關傳說,都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一個景區的人文印記。為了追隨一時的熱點而更改名字,既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現,更折射出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長遠眼光的浮躁和功利。
類似的“捷徑焦慮”在不少地方不同程度存在,求立竿見影,求短期大變樣,求一夜出名,顧不得踏踏實實地發展路徑,等不及常規的發展速度,而更熱衷于走捷徑、異軍突起??墒聦嵶C明,背離發展規律的“突進”往往會熱鬧一時,很快一切歸于平常,甚至不乏弄巧成拙的教訓。
以開發旅游資源為例,有比改名字更實實在在的文章可做。2014年,中國境外游人數首次超過1億達到1.07億人次,增幅為20%。很多人舍近求遠追捧出境游,一方面是出于“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因為國內眾多旅游景點難以提供令人滿意的服務。中國消費者協會上月末發布的《國內部分旅游線路體驗式調查報告》顯示,在實際體驗的近百條線路中,七成多線路存在相對嚴重問題,主要涉及安全隱患、合同違規、強制消費、誘導購物、無證導游等方面。除了優美的風景之外,合理的價格、便捷的交通、衛生的美食、舒適的住宿,都是一次美好的旅行不可或缺的要素。所有渴望大力發展旅游業的地方,不妨沉下心來,深入了解游客需求,仔細查找服務痛點,探尋市場推廣的創新舉措,踏踏實實把力氣用在刀刃上。
在旅游業已成為拉動消費一大引擎的當下,我們不僅要樹立文化自信,打造獨具特色的旅游文化,還要切實提升服務質量,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這才是游客們亟待滿足的需求。同理,在更多的領域和地方,在鼓勵創新的同時也要牢記,不可舍本逐末,不可背離基本的發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