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環球動態 » 正文

      美媒:中國建“海綿城市” 能成為治理洪澇的答案嗎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2-01  

        近年來,每當雨季來臨,中國居民遭受嚴重洪災的消息就往往見諸報端。在中國,洪水已不再僅僅是農民面臨的問題,還已成為城市人躲不掉的天災,后者的水泥工事不足以抵擋大自然的力量。

        從2008年起,中國遭受洪災的城市已增加一倍以上。“洪災之多正令國家蒙羞”,北大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俞孔堅說,“我們傾倒了太多水泥。是時候投資新型綠色基礎設施了。”今年9月中國政府批準打造16個試點“海綿城市”,以生態友好型開發取代“灰色”擴張方式。“海綿城市能以自然方式存儲、凈化和排水”,參與協調該項目的俞說,傳統上,中國的城市都能有效應對洪水,“但在現代中國,我們毀壞池塘、河流和濕地體系,代之以大壩、堤岸和隧道。如今我們遭受洪災。”

        中國從十多年前就開始試驗“海綿城市”設計理念。但直到最近領導人要求“加強海綿城市建設”后,它才成為城市規劃者中的流行詞。然而,在中國懂得如何設計海綿城市的人并不多。“一些企業希望出售技術,但我們并非真正需要技術”,在俞看來,要讓一座城市更能“吸水”,需要轉變的是“思維”而非“形體”,“這并非是零敲碎打的工程。”其他專家表示,海綿城市的一些特性不適合西北地區,例如,西安的問題是干旱。

        最后,融資是個微妙問題。政府希望通過公私合營方式實現社會長期投資,但目前尚不清楚投資者將如何從中贏利。中國的基礎設施項目通常有利可圖。但海綿城市不同,它們無需消耗大量資源,而且恰恰相反。俞說,這將是一個艱難挑戰。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