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評論:森林覆蓋率目標寫入政府報告的深意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3-11  

        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了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提出,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態環境。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持之以恒,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報告》還明確了森林覆蓋率目標。

        從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獨立成章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到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從堪稱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的實施,到《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的出臺;從中央到地方的鐵腕治污,到如今的“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的要求……這些都體現了黨中央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留住“綠水青山”等方面的魄力與決心。應該說,近年來隨著一系列組合拳的祭出,整體而言,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大氣污染整治工作初見成效,公眾的生態意識也有了顯著提升,階段性的成績可圈可點,也值得大書特書。

        然而,由于各種各樣的歷史原因,全國各地對于生態環境的“欠賬”太多,對生態的改善注定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工程。主要體現在個別地方政府對生態環境保護還停留在“口頭”上,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對高耗能、高污染的項目“大開綠燈”,在政績的驅使下依然對“帶血的GDP”情有獨鐘;其次,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一些企業轉型緩慢,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和破壞;其三,盡管近年來公眾對植樹造林有所重視,但目前我國和世界平均森林覆蓋率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第四,綠色低碳意識還未能真正融入公眾生活,還在延用一些不利于環境改善的方式等。

        在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方面,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了今后五年的目標,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下降23%、15%、18%,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特別是治理大氣霧霾取得明顯進展,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超過80%等。這些指標都很具體,也很有針對性。

        目標的制定應該是充分調研、反復斟酌的結果,是基于現實掂量的“數據呈現”。應該說,這個目標不會輕而易舉就能實現,需要所有人“披肝瀝膽”“風雨兼程”,才能渡到成功的彼岸。這就需要各級政府真正將綠色環保理念植根于執政方略間,深化領導干部任職考核,堅決杜絕環評不達標的項目開工建設,同時將新環保法這一利器運用到“極致”,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行為“零容忍”;其次,對以往一些傳統的高耗能企業,政府要采用補貼等措施,進行改造升級;第三,改善生態不僅是政府的職責,更是公眾的分內事,因此,無論你身處在哪一座城市,都需要用綠色、生態的理念支配自己的生活,從力所能及的方面做起,比如開業慶典、春節不放或者少放鞭炮,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出行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駕車或者少駕車等。

        “十面霾伏”的切膚之痛誰都經歷過,保護環境、修復已經破壞的生態,打造一個“山清水秀”的公共生活空間,誰也不能置身事外。只有讓“綠色發展”融入我們的生產生活,讓“綠色”真正成為一種“時尚”,久久為功,馳而不惜,報告中提出的目標才能順利實現,公眾才能得到更多福祉。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