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建設宜居園林城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5-13  

        亞洲園林大會暨第六屆園冶高峰論壇達成共識——

        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建設宜居園林城鎮

        本報訊(記者張寶珍)“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建設宜居園林城鎮”,這是為期兩天在南京舉行的亞洲園林大會暨第六屆園冶高峰論壇上與會者達成的共識。中國工程院孟兆禎院士、盧耀如院士、住建部原總規劃師、中國城市規劃協會會長唐凱先生、亞洲園林協會主席王小麟女士等出席大會并發表主題演講,南京林業大學校長曹福亮院士致歡迎詞,行業主管部門領導、法國景觀設計大師凱瑟琳·摩斯巴赫、美國大師杰夫瑞·米勒先生、新加坡環境局原副局長羅華端、馬來西亞景觀建筑師學會會長奧斯曼·莫哈末·塔希爾等國際知名專家也出席了本屆論壇,來自十幾個國家的知名設計師、工程、設計、苗木資材領域專家500多人參加了開幕式。

      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建設宜居園林城鎮

        孟兆禎院士帶來題為“共學園冶,傳承創新”的主旨報告,他指出,人類的壽命是有限的,但“天人合一”這種宇宙觀是科學的,人類必須尊重自然,要創造美的園林風景,首先是要自然與社會的融合發展。素有“喀斯特盧”稱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耀如以實際地形案例圖片,講述生態園林內涵與實現美麗中國夢的聯系,他提醒專業人士,建設園林,首先要注意原有景觀價值、形成、特色與保護,特別是各種生物的保育、配置,包括花草、樹木,樹木包括蕨類、草木、木本植物的布局和配合。其次,注意對自然災害的防治,包括氣候、洪澇旱、風暴、雷擊及各種地質災害,如滑坡、泥石流、塌陷等。不要因建設園林亂開挖,而誘發災害產生的環境污染,必須要有污水治理及污、清管道系統分開。此外,還要與建筑風格協調,不能盲目追求高、大、洋,建筑物的取材盡量使用當地材料,同時更要反映當地歷史文化,而且其作用是不可代替的。

        住建部原總規劃師、中國城市規劃協會會長唐凱先生,以《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為主題,列舉了廣州、福建等多個城市在規劃和建設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他強調,城市工作要把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作為中心目標,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家園。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要強化尊重自然、傳承歷史、綠色低碳等理念,將環境容量和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作為確定城市定位和規模的基本依據。要以自然為美,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堅持集約發展,樹立“精明增長”、“緊湊城市”理念,科學劃定城市開發邊界,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提升式轉變的觀念,引起與會代表的共鳴。

        如何將新型城鎮化與宜居城市有機結合?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邱建專門介紹,該省因地制宜貫徹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以落實國家“三個一億人”城鎮化工作部署為切入點,指導全省城鎮化健康快速發展的宏觀性、戰略性、基礎性規劃:基本形成“一軸三帶、四群一區”的城鎮化發展格局。即“一軸”是指成渝城鎮發展軸,“三帶”是指成綿樂、達南內宜、沿長江城鎮發展帶,“四群”是指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和攀西城市群,“一區”即川西北生態經濟區。新格局將優化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匹配的城鎮布局,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更加協調。并提出,以人為本,公平共享;優化布局,集約高效;四化同步,城鄉一體;生態文明,傳承文化;市場主導,政府引導。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增強城鎮就業吸納能力,改善城鄉居民居住條件,提高城鎮建設水平和質量,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改革完善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等,引起與會者的熱烈討論。

        新加坡原環境局副局長羅華端分享了該國宜居城市三要素的理念:一是要有競爭力的經濟;二是要有可持續發展的環境;三是人民要有高品質的生活。形成了全國城市規劃的基礎,采取動態城市的治理兩大糸統,打破各自為政的壁壘,實現源頭控制,誰污染誰付費,創新科技,節約資源,預防為主,抓全民教育等舉措,獲得了世界宜居城市的稱號。

        怎樣使自己更好地設計出宜居又宜業以及廣大民眾喜歡的高品質公共生活環境?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成員、米勒公司的創始人、總裁、注冊景觀設計師杰弗里·米勒認為,一座城市的綠色景觀設計,需要傾聽各類居民的意見和建議,他們是生活區域的主人(包括孩子在內),景觀設計師是滿足社會需求的有力媒介,他在設計中一直與社會團體、學校以及居民小區組織一起進行景觀設計,在不斷的交流討論中完善方案,自然而然地加強了景觀環境的賞心性、開放性和安全性,用有限的資金將綠色植入人們的生活中去,這是景觀設計師的責任。為此,米勒先生集35年設計經驗及成果的景觀作品獲得了社會廣泛的認可和贊揚,已成為綠色校園開發領域中公認的專家和領導者。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系主任、倫敦奧林匹克公園景觀設計者JamesHilchmongh先生以“轉變傳統生產和運作機制,實現綜合生態平衡發展”的主題發表自己的真知灼見,他呼吁,尋找更多的當地植物群落,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服務,從中選擇多樣性的植物來培育和恢復人類宜居城市的生態鏈功能,為人們創造更健康美好的生活,用植被來穿越時空,創造人們美好的享受。

        本次大會匯聚了園林與規劃領域的眾多頂尖學者,百余位知名學者分別就新型城鎮化、海綿城市、養老社區等熱點議題展開研討,法國大師凱瑟琳·莫斯巴赫女士還舉辦專題講座,并和國內著名設計師對話交流。會議期間還舉辦頒獎盛典,國內外多位專家學者出席并專門為“園冶杯”專業獎評比、大學生國際競賽中獲獎的企業和師生頒發獎杯。

        據悉,園冶高峰論壇歷經六年,已經成為行業首屈一指的國際性盛會,被譽為園林行業發展的"風向標"。這個年度盛事為本土企業與國際接軌提供了深度交流的窗口和廣闊合作的平臺,將為中國園林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讓行業人共享盛會,鑄就中國人的園林夢。本屆高峰論壇由亞洲園林協會、園冶杯國際競賽組委會、南京林業大學主辦,中國花卉園藝與園林綠化行業協會、香港園境師學會、臺灣造園景觀學會、韓國生態園林協會、新加坡園林協會、馬來西亞園林學會、金陵科技學院等協辦,由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中國風景園林網、世界園林雜志承辦。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