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提“中央公共活動區”
世博園曾是上海人氣最旺的區域,觀展的客流人頭攢動、摩肩接踵。不過在世博會閉幕后的一段時間,這里卻陷入沉寂。空曠路面,滿街工地,仿佛一夜繁華過盡。不過,在去年正式成為上海自貿試驗區的一部分之后,作為上海中心城區內不多的“黃金開發地”,世博地區將再次蛻變,迎來第二春。
翻看浦東新區“十三五”規劃綱要,會發現一個最新的提法:將世博地區打造成為具有世界水準的中央公共活動區。
什么是中央公共活動區?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世博管理局發展研究處副處長曾裕偉解釋說,中央公共活動區,英文名叫CentralActivitiesZone,簡稱CAZ,由中央商務區(CBD)發展演繹而來,既繼承中央商務區商業、商務等主要功能,又適應新經濟發展要求,突出商務酒店、高品質住宅、文化產業等融合發展需求。
放眼全球,譬如倫敦中心區及城東道克蘭的部分地區就是比較成熟的中央公共活動區樣本。在那里,英國大力發展金融業、特色零售業、旅游業和文化產業,與老的CBD地區互為補充、共同發展。
三條產業帶描繪藍圖
曾裕偉說,今后的世博地區將擁有繁榮的商業、繁忙的交通,可以想象這樣一幅畫面:高樓大廈間樹木茂盛,整潔的建筑立面和干凈的路面,席地而坐的人群,以及快速行走的商務精英和悠閑的旅游人群和諧共處,天藍水凈,帆船點點,江鳥浮掠;
同時,有國際人士參與的充滿“新、奇、特”的文化、藝術、學術等展覽和論壇不斷,路邊江邊的駐場音樂秀此起彼伏,還有充滿藝術的夏季風和充滿感懷的冬季景。
這就是世博地區繪就的“十三五”藍圖
他告訴記者,支撐這幅藍圖的是三條產業帶:以總部經濟、金融投資、專業服務、文化傳媒等功能為主的濱江現代服務業集聚帶;以文化演藝創意、會展、時尚休閑娛樂為特征的高端文化產業發展帶;以慢行慢騎等運動休閑型濱水活動為引領的開放、生態、健康、景觀優美的濱水城市生活帶。這是未來世博地區的三條骨架。
記者獲悉,目前,“三帶”中的文化創意產業帶已迎來了一批重點文化企業項目的簽約落地。這將是世博地區全面打造成為上海“世界城市,世博高地”的重要一環。
這里有中華藝術宮、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前身是世博會法國館的21世紀民生美術館等各類文化場館,還有落戶世博大舞臺的宋城演藝,入駐原世博會非洲館的萬國擊劍等文化項目———散落在世博地區的文化“珍珠”已有望逐一串起。
前灘將成升級版陸家嘴
與陸家嘴等成熟的商務區相比,世博園區開發更具現代理念,為上海乃至全國中心城區成片開發提供了新經驗,也為未來城市建設提供樣板。
這從目前已進入全面建設高潮期的世博前灘地區中,可見一斑。
“從開發的第一天起,我們就習慣把前灘稱為‘升級版’的陸家嘴。‘升級’兩字,更多體現在建設理念上。”
上海前灘國際商務區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施楓告訴記者,“比如,前灘國際商務區更重生態文明,整個區域中有約三分之一用于綠化。城市功能也更加齊備,陸家嘴金融城主要以商辦為主,前灘則包括全球化城市綜合體、國際化居住社區、媒體城、能源中心等多種功能性項目。”
截至2015年底,前灘已完成全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道路、管線、河道、橋梁、泵站等;友城公園、濱江休閑公園、體育公園三個公園也建設完畢。
“眾多城市雕塑、綠化景觀將接連到位,還配有自行車、跑步專用道。”他表示,今后三大公園將串聯起來,成為市民體育休閑“后花園”。
隨著“十三五”規劃大幕的拉開,前灘將建設國際化程度更高的“24小時城市”,實現與紐約、倫敦等國際金融中心的“零時差”。
其今年的計劃是,開工建設項目約23項,總建筑面積186萬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積126萬平方米。包括國際商務辦公、國際社區,國際醫院、星級酒店、九年一貫制學校、雙語學校、教堂等多重功能。
屆時,上海最大國際醫院———萊佛士國際醫院也將竣工開業后,本地居民和外籍人士均可就醫。
“這里將提供400個床位和4個卓越醫療中心,門診和住院部都將配有來自美國、英國、澳洲、歐洲的外國醫生專家,約占全院醫生的70%。另外30%的醫生,來自上海本地或國內其他地區,他們將赴新加坡參加相關培訓。”
萊佛士國際醫院項目負責人表示,今后,醫療中心將重點為本地居民和駐滬外籍人士,提供癌癥、婦科、心臟外科、骨科的專家團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