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滬三大文化地標 融入都市的東方園林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5-23  

        作為上海“十三五”公共文化布局的重點設施,上海圖書館東館、上海博物館東館和上海大歌劇院預計于2020年在浦東新區基本建成。依托三大文化項目的國際青年建筑師設計競賽今年2月啟動后,收到參賽作品450件。15日公布的2016上海重大文化設施國際青年建筑師競賽結果,傳遞出城市公共文化設施在功能設計方面的新思路。

        擺脫資歷、經驗限制的青年建筑師,以別具一格的作品,為公共文化設施注入想象力。收獲上海圖書館東館設計二等獎的鄭馨,今年還是同濟大學的大四學生。在她眼里,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圖書館的傳統功能逐步萎縮,而社交和分享方面的功能正在增加。“我們想通過設計,對圖書館重新定義,對其功能重新探討。在提供紙質和電子閱讀的同時,把圖書館變成一個以文化為特色的公共活動空間。”

        在很多城市,博物館都是氣勢雄偉的建筑,擁有嚴謹的中軸對稱設計,以凸顯城市文化“地標”的感覺。不過,在收獲上海博物館東館設計一等獎的青年設計師李立筆下,博物館變成了一座繁華都市里的東方園林。“實地查看時,發現博物館建設基地附近有很多綠地,設計成園林風格既能融入周邊環境,也和上海博物館在青銅器、書畫等藏品方面的特色契合。”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長孫繼偉表示,青年建筑師競賽主要考慮創意。從參賽的設計作品看,反映出城市公共文化設施的兩大發展趨勢:一是即使建設重大文化項目,也不是讓市民“仰視”,而是盡量吸引其“走進”,強化公共活動空間的角色;二是功能不再單一,而是更加綜合、多元。

        “要善于從細節提升市民文化素養。”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汪孝安說,建筑既是文化的活動載體,也是文化的表現形式。讓年輕人參與重大文化“地標”設計,有利于提升社會對于建筑美學的鑒賞水平。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