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滿十堰”行動,就是要讓目光所及之處全是樹,就是在無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交通沿線的通道綠地及城鎮綠地,以“組合拳”的形式見縫插針植樹造林,最大程度地消除綠色空白。2014年12月,十堰市委、市政府提出以“綠滿十堰”行動為抓手,堅持不懈地推進“生態立市,綠色發展”戰略。市人大常委會高度關注,把生態修復、生態保護作為服務大局的重要工作,大力推進“綠滿十堰”行動,助推生態文明建設和轉型跨越發展。
精選議題服務市委中心工作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2014年12月,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綠滿荊楚行動的決定》,要求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從生態文明決定人類文明興衰、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民生福祉、改善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加快推進綠滿荊楚行動的重大意義,牢固樹立綠色決定生死的發展理念,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加快推進綠滿荊楚,加強森林資源管護,加速實現綠色全覆蓋。
十堰積極響應省委號召,召開專題會議,對加快推進“綠滿十堰”行動進行動員部署。會議強調十堰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國家重要生態功能區,使命光榮、地位重要、責任重大,理應在“綠滿荊楚”行動中走在前列。基于此,市委、市政府決定深入開展“綠滿十堰”行動。會議要求,全市上下要充分認識“綠滿十堰”的重大意義,將其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生態建設的重要任務,全民行動,真抓實干,充分發揮十堰在全省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讓綠色真正成為十堰的底色,讓“綠滿荊楚”在十堰率先落地生根。
在今1月份召開的十堰市四屆人大七次會議期間,人大常委會緊緊圍繞市委中心工作,把市政府著力推進實施的工程,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工作的出發點,高度關注“綠滿十堰”工作進展情況,為推進十堰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積極努力。
深入調研全面了解實際情況
“綠滿十堰”行動,時間過半,工作推進如何,能否在三年的規定時間內完成既定目標任務?造林質量和林木成活率高不高?還有哪些困難問題需要加以研究解決?7月4日至8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余春存帶領調研組聽取了市林業局和3個縣的工作情況匯報,實地察看了20個村的植樹造林現場,征求了林業企業負責人、林業代表的意見建議,對這項工作進行了深入細致地調查研究。
十堰市政府把推進“綠滿十堰”行動納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和“十三五”規劃內容,先后多次召開現場會和推進會進行組織動員和工作安排,連年將“綠滿十堰”行動列入年度重點工作,制訂了《綠滿十堰行動方案》、《2015、2016年度綠滿十堰行動實施方案》,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和全體人民群眾積極參與,與各縣市區簽下責任書,每月進行檢查考核督辦,及時通報工作情況,督促工作進度。
十堰各縣(市、區)突出對高速公路兩邊、國省道沿線、漢江堵河兩岸、石漠化荒山、集鎮周邊、村落庭院進行重點綠化。累計創建林業生態示范縣2個,森林城鎮4個,綠色示范村116個。培育新型林業主體983個,經營林地面積120萬畝。建立政府和社會雙向投資機制,累計完成財政投入4.6億元,吸納市場力量投入8.3億元。積極推廣工程造林模式,加大林種優化力度,強化苗木種植管理,成活率達到了90%以上。
截至今年5月底,累計完成植樹造林面積71.79萬畝,占三年總任務76.43萬畝的93.9%。其中宜林地及無立木林地造林48.95萬畝,通道綠化9.87萬畝,村莊綠化12.97萬畝,分別占總任務的91%、117.8%、90.8%。造林綠化的速度和質量居全省前列。竹溪縣、竹山縣、房縣、張灣區、茅箭區、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全面完成綠滿十堰總任務,并超計劃實施造林8.93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