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1日訊,綠帶環繞、綠廊相連、綠塊鑲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園林綠化建設全面啟動。記者從市委、市政府聯合印發的《貫徹落實〈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的意見〉分工方案》中了解到,到2020年通州區森林覆蓋率將提升到33%,綠化覆蓋率達到51%,北京城市副中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8平方米,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0%。
水:明年重點河道基本還清
在水環境方面,北京城市副中心將構建“三網、四帶、多水面、多濕地”的水環境格局,到2020年通州區范圍內主要河道水質高標準達到國家要求。
其中,到2017年,通州區內北運河、涼水河城區段等重點河道基本還清,地表水水質主要指標達到地表水四類標準,重點水域達到三類標準。到2020年,通州全區河道全面還清,地表水水質基本達到四類。
水環境治理覆蓋副中心
按照方案的要求,北京城市副中心將積極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抓緊實施防洪骨干河道整治工程,到2020年下沉式綠地率達到50%,透水鋪裝率達到70%以上,新建區域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不低于85%。
什么是“海綿城市”?顧名思義,就是讓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減少城市洪澇災害的發生。
記者了解到,目前,一份總投資達百億元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水環境治理項目已經完成招標,未來6個片區、兩條生態帶將全面治理水環境,打通水系治理黑臭水體的同時,試點海綿城市建設,讓更多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水清岸綠的美景。
這份“六區兩帶”的水環境治理項目幾乎覆蓋整個城市副中心全境,所劃分的8個工程項目分別為:兩河片區、城北片區、潮白河生態帶、北運河生態帶、于永片區、臺馬片區、漷牛片區、河西片區。按照計劃,有望今年就開工建設,建設工期則根據項目的具體規模大小而定,建設完成后進入運營服務期。
記者發現,在6個建設區中,“兩河片區”和“城北片區”是治理重點之一。從投資額來看,兩河片區水環境治理項目投資額52.5億元,城北片區水環境治理項目投資額30.7億元,兩個項目總投資額占到8個項目投資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綠:出門500米到公園綠地
綠色廊道縱橫延伸,公園綠地星羅棋布,森林濕地點綴其間,一張綠網將城市籠罩其中。“城在綠中”,這是規劃設計者們的初衷。按照方案,北京城市副中心將率先建成生態園林城市。規劃新建的既有大尺度的森林濕地、生態廊道,也有建在居民家門口的城市休閑公園和高品質的綠地。
方案指出,在園林綠化方面,按照“一區、一城、三環、三網、四片、五鎮、多園”的總體布局,加快推進重點廊道、生態景觀帶和森林濕地公園建設,到2020年通州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3%,綠化覆蓋率達到51%,北京城市副中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8平方米,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0%。
其中,“一區”即行政辦公區;“一城”即155平方公里的規劃城區;“三環”即環行政辦公區森林景觀帶、環新城生態景觀帶、環區界生態過渡帶;“三網”即濱水綠化景觀網、交通廊道綠化網、健康休閑綠道網;“四片”即運河核心區、文化旅游區、宋莊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和環渤海高端總部基地;“五鎮”即漷縣、永樂店、臺湖、西集和于家務;“多園”即城市公園、城市外圍森林濕地公園及鎮村主題公園構成的城鄉公園體系。
記者發現,在行政辦公區周邊,沿潮白河、北運河、通燕高速、武興路,將形成一條寬度不小于500米的環行政辦公區森林景觀帶。而圍繞規劃城區,則將形成寬度100米以上的環新城生態景觀帶。同時,依托現有森林資源,建設寬度1000米以上、總面積6090公頃的環區界生態過渡帶,建成大尺度的環城森林景觀。
三道綠環與原有林地綠地銜接,將形成6處萬畝以上的濕地森林,將通州區簇擁在汪洋綠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