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環球動態 » 正文

      國際林聯亞洲和大洋洲區域大會開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10-28  

        據美國科學促進會主辦的全球互聯網新聞服務網站報道,瑞典于默奧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在《生物科學》期刊上發表文章指出,人類對森林和河流的不恰當利用方式,破壞了河岸生態系統的生境、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雖然許多地區的河岸生態恢復已有突破性進展,但仍需考慮恢復河岸環境周圍的生態系統,恢復工作才能徹底取得成功。

        于默奧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的克里斯特·尼爾森教授說:“陸地和水域生態系統之間有明顯的相關性。但人們在恢復生態時,卻總是將森林和河流的恢復分開進行。當生長在水流域的森林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時,人們可能會采取對森林生態系統進行局部恢復的措施。實際上,針對這樣的森林生態系統,在恢復過程中應同時考慮陸地和水域環境的恢復。”

        河岸是森林與河流相交的地方,是森林和水相互受益的環境。一方面,河岸的樹木為河流提供樹蔭,落入水中的樹葉和昆蟲可以為包括魚類在內的水生生物提供食物;另一方面,河水泛濫的過程可以將泥沙沉淀物、種子和植物的其他組織帶到河岸,而河岸新植物的生長則增加了河岸林的生產力和生物多樣性;水生幼蟲也是陸地昆蟲、蜘蛛、甲殼類動物、蜥蜴和鳥類很好的食物來源;大型動物從河里帶出的腐爛尸體含氮豐富,可促進河岸樹木的生長。

        尼爾森教授說:“森林與河流的這種自然的相互作用,對河岸林景觀多樣性的形成有關鍵性的作用。因此,恢復河岸植被對保持河岸物種多樣性和實現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氣候變化已經直接和間接地影響到陸地環境和水生環境,但目前我們對森林和河流之間的相互作用如何影響氣候變化的認識遠遠不夠,導致在制訂恢復計劃時忽視森林與河流之間的相互作用。天然林中不受人為干擾的河流對氣候變化的抵抗力,可能比被皆伐跡地或城區包圍的河流更強。森林和河流之間的相互作用被忽視的另一個原因是,大多數地方級別的研究只注重短期效益。有少數研究考慮到了河道和森林的協調恢復作用,但很少評估長期效益。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